SISU教学院系篇|以学习促发展,以交流促进步——阿语系开展线上教研室活动

时间:2020-05-07浏览:253设置


【编者按】根据教育部和上海市有关会议文件精神,结合疫情防控和教学实际情况,保障“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经前期精心准备和严格测试,我校于2020年3月2日正式开始线上授课。各院系结合专业和课程具体情况,出台了一系列保障举措和实施方案,广大一线教师全力投入密切配合,有效保障了线上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务处将征集各院系的优秀经验做法,通过“SISU教学院系篇”栏目宣传推广典型案例,努力建设在线教学质量文化。

疫情虽然已经逐渐好转,但利用网络进行线上教学和办公仍然是当前工作的主要手段。2020年5月5日,在五一劳动节假日的最后一天,阿拉伯语教研室开展了线上教研室的活动,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劳动节。

这次教研室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并对标新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阿拉伯语专业教学指南》的相关要求,阿语系全体教师利用腾讯会议平台,学习了相关文件,重申了立德树人的导向,明确了专业培养方向,审视了课程设置,强调了阿拉伯语专业负责建设的领航课程和思政课程链任务。

 

阿拉伯语是中国最古老的专业外语之一,起于唐、兴于宋、盛于元,此后,阿拉伯语的教学一直在经堂开展。1946年,马坚先生在北京大学建立阿语专业,标志着阿语教学进入中国的高等教育,此后,一大批致力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方向的著名学者和精通阿拉伯语的教育家、翻译家兢兢业业,为阿拉伯语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新时期,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阿拉伯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高标准促使国内高校的阿拉伯语专业必须加快转型和改革,以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在新时代的要求下,《阿语教学指南》的三大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1.创新培养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阿拉伯语的兴趣与潜能;2.强调多元化、复合化,服务国家战略需求;3.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探索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评估制度。

不管从教材选取还是从课程设置来看,都需要所有教师走出教学舒适区,除了调动学生对专业的语言学习兴趣之外,更应该重视对阿拉伯世界国情、文化等知识的培养。阿拉伯语系的阿拉伯语政治与外交和对外关系、时事研读课都是促进学生对阿拉伯世界了解的窗口,也都被纳入思政领航课程建设中。思政教育绝不只是个别课堂和个别老师的任务,在此后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的“三进”悟透做实,将思政覆盖更多课程。例如本科生的精读、泛读、翻译理论、口译、时事研读以及研究生的讲好中国故事拼盘课等,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高校育人的根本引领作用。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在海外的留学生也以一己之力为祖国正名和加油,阿拉伯语系有两位公派留学生极为出彩,一位是在科威特留学的大三学生王志明,一位是在黎巴嫩留学的研究生王宇,他们自发拍摄视频,前者采访了数十位同在科威特留学的留学生及当地人,请他们为中国加油,宣传中国的抗疫实况,后者则针对网络和现实中对中国人的歧视勇敢发声,号召所有人放下偏见,共同抗疫。

在今年毕业的学生中,刘澳门即将入职外交部,王泽聪被新华社录用,这些优秀的青年学子的行为是他们个人的选择,也和阿拉伯语系长期以来致力于在培养学生专业性的同时不忘树立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学导向是分不开的。几十年来上外阿语学子在老师的教导下,前辈的引领下,同伴的激励下,以勤奋刻苦、报效祖国为己任,以投身外交、外事、新闻报道的最前线为荣。而今在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中,阿语系将秉持优良传统,管好课堂主阵地,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构建全课程育人新格局。

在讨论环节,大家各抒己见,对近期的在线教学情况进行了分享,也就学院近况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讨。线上课堂已经开展了两个多月,所有教师都充分掌握了线上教育的各种技术手段,对日常线上短会的使用也颇游刃有余。疫情期间线上交流十分必要,感谢网络手段,让我们隔离不隔心,共同为阿语专业的发展群策群力,共创更为美好的明天。

(供稿:东方语学院)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