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上海外国语大学自2020年起推出“SISU学术文化带”系列活动,旨在提升本科生的思辨能力、学术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
学术角作为“SISU学术文化带”系列活动之一,集专业性、前沿性、创新性于一体,致力于培养本科生学术旨趣、拓展学术视野、打造交流平台、营造互动氛围、提升人才质量。
本学期学术角活动持续进行中,敬请参与!
SISU云端学术角第十六期活动由教务处主办、新闻传播学院承办,以“新格局·新传播·新服务——新闻传播学本科生学术分享(二)”为主题,将于11月27日(周五)19:00准时开启。除了作者分享经验,还有嘉宾精彩点评,欢迎大家观摩交流!
活动主题:新格局·新传播·新服务——新闻传播学本科生学术分享(二)
时间:11月27日 19:00
平台:腾讯会议
会议ID:825 258 168
活动安排:
时间 | 活动 |
|
5分钟 | 主持人介绍活动情况 |
|
20分钟报告+5分钟提问 | 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媒体的国际议程设置能力研究——对中国报道及西方媒体引用情况的解读 作者:李佳欣、吴雨辰、滕雨桐 | |
20分钟报告+5分钟提问 | 白酒类中华老字号的海外网络传播力分析 作者:霍星羽、逯文娟、李昊浩、黄紫玲、周盈 | |
20分钟报告+5分钟提问 | 融媒体时代对外传播报道实践——以腰泾村田野采访实践为例 作者:柏金爽、 滕雨桐 |
|
10分钟 | 徐惊奇副教授点评 | |
5分钟 | 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
|
报告一
题目: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媒体的国际议程设置能力研究—对中国报道及西方媒体引用情况的解读
简介:2020年新冠疫情引发全球关注,中国作为最初的新冠疫情感染者人数较多的地区,中国媒体自然成为全球媒体的“消息源”。但是作为被引用的中国媒体的传播效果究竟是怎样的?本研究以中国媒体对西方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四类共八家中国媒体在疫情期间的新闻报道和欧美媒体引用这些媒体的报道,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探究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发现在议题内容层面,中国媒体具有明显影响力,在议题属性层面,中国媒体对国际舆论的影响还有待提升。
作者:李佳欣、吴雨辰、滕雨桐
报告二
题目:白酒类中华老字号的海外网络传播力分析
简介:本研究筛选了七十八家白酒类中华老字号的名单,确定了衡量其海外网络传播力的维度和指标,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熵权法等研究方法确定各个指标所占权重,计算得出每家白酒类中华老字号的海外网络传播力得分,并整理出排行榜,在此基础上还分析提炼了传播力较好的白酒企业的传播经验。本研究用数据给出了白酒海外网络传播的现状调查,对中华老字号的海外传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霍星羽、逯文娟、李昊浩、黄紫玲、周盈
报告三
题目:融媒体时代对外传播报道实践——以腰泾村田野采访实践为例
简介:乡村振兴过程中文化力量不可缺位。松江区腰泾村的上海首个村级诗社白鹭诗社成为腰泾村的一张文化名片。在上外新传学院与松江融媒体中心合作的“腰泾村采访实践”项目框架中,本项目选择了“乡村文化”选题进行对外传播实践,经调查研究后所撰写的英文深度报道Egret Poetry Society returns to village在上海松江app英文频道发表并获得10000+的阅读量。这篇英文报道以文字和视频完整地展现了白鹭诗社的变迁,实现了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进行国际新闻传播实践并向世界讲述身边的基层故事。
作者:柏金爽、 滕雨桐
点评嘉宾介绍
徐惊奇,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全球传播专业博士研究生。在《现代出版》、《公共外交季刊》等刊物发表文章多篇。主要研究兴趣为抗战时期新闻史、媒体外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