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比较文学?查明建教授带来第七期外语学科新生学术引领计划通识教育系列讲座

时间:2022-01-04浏览:2630设置

为实现我校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人才培养规格,帮助外语学科新生从一开始就了解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研究领域,提升外语能力,掌握基本的学术研究方法,学校特邀请资深学者举办外语学科新生学术引领计划通识教育系列讲座。20211224日,第七期外语学科新生学术引领计划通识教育系列讲座在上外松江校区成功举办,查明建教授为大家分享:什么是比较文学。讲座由日本文化经济学院院长高洁教授主持。

讲座主讲人查明建教授 

讲座主持人高洁教授

查老师以什么是比较文学为题,从外语学科的内涵与学术意义、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的研究内容、比较文学的研究目的与意义、比较文学之于外语专业的意义等五个方面,层层递进、全面生动地向同学们介绍了何为比较文学。查老师运用其广博的学识,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关于比较文学的学术盛宴。

外语学科的内涵与学术意义

什么是外语学科?,查老师首先分析了国家发展战略对外语学科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阐述了外语学科的学科性质以及固本与创新的关系,强调:外语学科不仅仅是学外语的学科,而是通过外语来学习和研究外国语言、文学、社会、历史、政治、文化,培养人文社科领域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学科他指出:过去由于学生外语水平起点低,外语专业学习主要是学习语言的基本知识,侧重于语言技能的培养。但现在,随着外语学习条件的极大改善,外语学习不应再局限于语言技能学习,而应尽快进入专业内容的学习。外语专业人才不仅具有较高的外语能力,还需掌握语言对象国的社会、历史、地理和文化,具备基本的人文学科结构,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外语学科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精通外语,还要通过外语来学习和研究外国文化,更要了解我们中国的文化。具备了这些知识基础,就可以思考中外文化间可通约性的内容有哪些?”“如何用他们能理解的话语来讲述中国文化等问题,进而在对外交流中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为此,查老师鼓励大家利用好课余时间,广泛阅读,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和思辨能力。

讲座现场

比较文学的定义

比较文学作为外语学科五大研究领域之一,查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其诞生及其发展史,并从比较的内涵入手,一步步带领大家解读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辨别、判断事物的基本方法。比较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其存在早于比较文学的建立。查老师通过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例子,查老师向学生们展示了古今中外比较方法的广泛运用。

那究竟什么是比较文学?查老师援引苏珊·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在《比较文学批评导论》(Comparative Literature: A Critical Introduction)的话,指出比较文学研究跨文化(across cultures)、跨时空(across both time and space)文学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查老师表示,如果从学术的角度来定义比较文学,可以说:比较文学是在世界文学的视域里,以自觉的比较意识,对各种文学关系和类似的文学现象进行跨文化的文学研究。其研究目的,一是由此揭示民族文学的特质,二是寻求世界文学的共同规律。简言之,比较文学是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因此,比较文学中的比较,不是指中外文学高下优劣的简单比较,而是指世界文学的视野,国际性的文学眼光,以及普遍联系的文学意识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比较文学的研究内容

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比较文学,查老师阐释了比较文学的三点基本属性:文学性跨文化性互文性。紧接着,查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比较文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世界文学研究、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主题学研究、译介学(翻译文学研究)、形象学研究、跨学科研究等。 

  

《哈姆雷特》               《红楼梦》

比较文学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基于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查老师进一步向大家阐释了比较文学的研究目的与意义。他提出,文学是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沟通心灵、增进不同文化中人相互了解的最佳途径,其中凝聚了人类共同的情感,蕴含了普遍的人性。

比较文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我们认识总体文学乃至人类文化的基本规律。查老师援引钱锺书先生的话,为同学们展示了文学具有共通性的特点,即共同的诗心文心。查老师解释道,人类社会生活面临很多共同的问题,反映在文学中,就形成了世界文学中共同的文学主题,表现了人性的普遍性和人类文化、情感、审美的普遍性,因此文学是人学。同时,查老师还援引钱谷融先生对于文学意义的阐释,文学的本质是诗,指出文学之于人类的意义在于其精神上的诗意,不同于历史对于事件的记述,文学是从人的心灵抒发,将思想与感情融为一体。

比较文学的基础,是世界文学的共通性。而世界文学的共通性源于人性的普遍性、情感的共同性、表达的相似性以及文学观念的可沟通性。除世界文学共同的文学主题外,文学性既是比较文学赖以建立的基础,也是其重要的研究对象。借用大量的中外文学实例,查老师说明了中外不同文学对文学性共通的审美体验和感悟。中外文学的内容虽千差万别,但在文学性方面,却有共同性。文学性表现在其语言的格调、意境、有意味的形式等等方面。比较文学也就是寻找和总结世界文学共同的文学性,即共同的诗心文心

另外,通过比较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自身文学的特质和文化个性、审美心理。查老师引用朱光潜先生对中西诗歌的比较:西方诗长于,中国诗长于;西方诗直率,中国诗委婉;西方诗深刻,中国诗微妙。西方诗以铺陈胜,中国诗以简隽胜。并通过例子说明文学的不同特点,其深层原因,还是源于文化的特质。文学是文化的一个集中体现,因此,比较文学研究也是揭示文化差异的研究

比较文学之于外语专业的意义

查老师指出,通过比较文学,可以扩大学生文学视野,感受文学的魅力,提升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培养人文情怀,丰富心灵世界。通过比较文学,可加深对中外文化的认识,培养比较文化意识。同学们应从比较文学角度看待不同文学、文化间的异同,思考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对话问题,以此培养文化自觉与跨文化比较意识。同时,查老师再一次强调了中文语言学习与中国文化学习的重要性。比较文学的学养要求当中,良好的中外文学修养和人文知识结构不可或缺。并且外语的学习要基于母语的学习,中文学好了,外文也能学得好。讲座最后,查老师告诫同学们,平时要多读中外人文经典。以钱锺书先生为例,查老师告诉同学们,一代大家钱锺书先生,纵然有博闻强记的天资,但也离不开其勤奋、广泛阅读、勤于思考。查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在校的时光,多读经典,成为人文修养深厚的国际化人才。

推荐书目

1. 陈惇、刘象愚主编:《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2. 干永昌等编选:《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

3. 钱钟书:《七缀集》(修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4. 朱光潜:《诗论》,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

       

《七缀集》                  《诗论》

SISUers

作为一名英美文学方向的学生,听完查老师的讲座后收获颇丰。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自己大多偏向英语文学作品的阅读,而忽略中文的阅读。所以每每与人谈起自己的学习时,总感觉中文与外语的学习上都难以有很大的提升。正如查老师最后所提到的,要想外语更上一层楼,其实我们需要多多提升自己的母语水平。同时,作为一名外语学生,诚如查老师所言,应具备较高的中外人文知识储备,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如此方能成为在国家对外交流中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新时代外语人才。路漫漫其修远兮,学习的路途任重而道远,我会牢记查老师的教诲,多读经典,提升自身的中外人文素养。

查明建教授的分享让我受益匪浅,在讲座中,我通过对比较文学的浅略了解,发现可以将阅读过的中外文学作品构建成一个小知识体系,感受跨越时空、跨越国界的心灵共通。我也更加明确了作为大一新生的专业发展目标,珍惜大学语文知识课堂,深入掌握中国文学文化,体验中国语言之美;在外语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更要逐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底蕴,提高专业能力与人文素养,彰显上外语言人的力量。

查老师总结道,外国文学、语言学、翻译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国别与区域研究是外语学科五大研究领域。这五大研究领域,既是外语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的内容,也是外语学科人才培养的学术方向。外语学科不是仅仅学外语的学科,而是在帮助学生提升外语能力的同时,进入这五大知识领域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学术研究方法,为成为高端外语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学校举办外语学科新生学术引领计划通识教育系列讲座,展现外语学科的人文魅力,引领同学们进入外语学科的精彩世界。

外语学科新生学术引领计划通识教育系列讲座

讲座由外语学科院长系主任联席会发起,教务处主办,英语学院、德语系、东方语学院、语言研究院、国际教育学院、高级翻译学院、日本文化经济学院等学院轮流承办,自20211112日起,每周五在上外松江校区举办,面向以新生为主的全校学生开放,包含文学、跨文化、语言智能、语言学、区域国别研究、翻译学、比较文学等7个专题。目前,20217场系列讲座已全部结束,共邀请15位知名专家学者与大学新生分享他们的认识、感悟和观点,帮助学生提升外语能力,了解外语学科相关知识,掌握基本的学术研究方法。

什么是文学:虞建华教授带来第一场外语学科新生学术引领计划通识教育系列讲座

什么是跨文化:第二期外语学科新生学术引领计划通识教育系列讲座开讲

 

什么是语言智能?胡开宝教授带来第三期外语学科新生学术引领计划通识教育系列讲座 

什么是语言学?郑新民教授带来第四期外语学科新生学术引领计划通识教育系列讲座 

什么是区域国别研究?杨成教授带来第五期外语学科新生学术引领计划通识教育系列讲座

什么是翻译学?冯庆华教授带来第六期外语学科新生学术引领计划通识教育系列讲座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