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简介(社会科学模块)

时间:2011-12-15浏览:6348设置

 

新中国人文外交60

课程简介:

第一讲 “人文外交”概念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

第二讲 新中国人文外交历史借鉴:丝绸之路与中化文明之弘扬

第三讲 新中国人文外交历史借鉴:郑和下西洋与国家形象之传播

第四讲 周恩来与中非“人民外交”

第四讲 周恩来与中美“乒乓外交”

第五讲 从出国热到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成功开办

第六讲 从体育界的人才外流到少林寺的走向世界

第七讲 从“中国威胁论”泛滥到国人媒介主权意识的萌生

第八讲 北京奥运会:新中国人文外交的重大收获

第九讲 上海世博会:新中国人文外交的再次腾跃

第十讲 新中国人文外交的历史经验及其现实挑战

授课教师简介:马丽蓉,女,中共党员,教授、复旦大学博士、上外阿拉伯学博士后、中国中东学会理事、中阿友好协会理事、上海市申银万国教学科研一等奖得主、上外“首届青年博士学术骨干”、上外优秀博士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导师、《阿拉伯世界研究》副主编。主要致力于“宗教与国际关系”、中东问题、中国人文外交等领域的研究,近年已发表中英文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12部(含4部专著),主持中博士后基金、教育部重大课题、上海市社科项目及校级课题10余项,并荣获省部市校各级“优秀科研成果奖”15项。

俄罗斯与当代世界

课程简介: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苏联作为世界上与美国平起平坐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在世界体系以及国际秩序的形成过程中一直起着十分主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的苏东剧变使苏联这个超级大国轰然坍塌,长达40多年的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抗争终于画上了最后的句号。在美苏两极旧体制瓦解之后,国际局势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转型时期。从整个人类发展的当代历史来看,这已经是当代国际秩序在20世纪的第三次转型了。到目前为止,转型还没有结束,新的国际秩序还处在建立和形成的过程之中。与前2次转型不同的是,时代背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多极以及两极主导世界的格局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美国的单边主义日益盛行。作为曾经主宰世界的超级大国之一的俄罗斯在国际新秩序形成的过程中将起什么样的作用,它能够重新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吗?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国,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领土最广阔的国家。从17世纪开始一直到现在,俄罗斯作为一个新崛起的民族一直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程将以第三次转型为起点,重点分析讲解俄罗斯在新世界秩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与其他世界大国,以及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课程将采用倒叙的方法,从第三次转型开始,对前两次转型过程中苏联(俄罗斯)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作用,以及俄罗斯作为一个民族国家在其发展形成的过程中对世界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辨正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对俄罗斯与当代世界,即在整个世界体系之中的地位、与中国、美国、欧洲以及众多周边国家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分析梳理。以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为切入点,使学生对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脉络、大国之间关系的发展过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作为国别学的俄罗斯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诸多问题在内的课题。在授课过程中将对涉及到俄罗斯发展的国际关系发展史以及俄罗斯民族发展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也进行介绍,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俄罗斯在第三次国际秩序转型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

第二课时  俄罗斯与美国  

第三课时  俄罗斯与中国 

第四课时  俄罗斯与欧洲

第五课时  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

第六课时  俄罗斯(苏联)在第二次国际秩序转型中的作用

第七课时  俄罗斯(苏联)与当代共产主义运动

第八课时  俄罗斯与第一次国际秩序

第九课时  俄罗斯民族的形成及其发展特点

第十课时  俄罗斯重新崛起——机遇与挑战

第十一课时 考 

教学要求:准时上课,由助教负责考勤,缺席三次以上者取消成绩;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认真完成考试作业。

考试形式:闭卷答写课程中出现过的名词解释(50%);

撰写评论文章一篇(50%)。

授课教师简介:本课程由上外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汪宁教授主讲。汪宁教授长期从事国际关系和苏联—俄罗斯问题研究,在华东师范大学获国际政治学博士学位,多次到俄罗斯访学。近年来独立和合作完成各类研究课题多项,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是我校政治学学科国际问题研究专业学术带头人。

汽车文化

教学内容:

第一章  汽车历史

主要讲述汽车的诞生史,汽车发展100多年主要发展里程碑,以及汽车发展过程的演变史,对汽车未来的展望等。

第二章  汽车构造及基础知识

从汽车的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等方面讲述汽车基本构造,使同学们对汽车有个感性的认识。

第三章  欧洲汽车(德国)

欧洲是现代汽车的发明地,自发明那天起,欧洲汽车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第四章  欧洲汽车文化(其他国家)

讲述欧洲法国、英国、意大利等主要汽车强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他们的汽车文化。

第五章  美国汽车文化

美国作为车轮上的国家,是汽车大国更是汽车强国,汽车仿佛和每个美国人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汽车停车场、汽车旅馆等讲述美国特有的汽车文化,并介绍美国的主要汽车公司。

第六章  亚洲汽车文化

讲述日本、韩国汽车的发展史以及他们的汽车品牌。

第七章  中国民族汽车工业

讲述中国汽车发展的坎坷经历,作为汽车大国但还不是汽车强国,中国汽车人还要走很长的道路。

第八章  新能源汽车现状和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现代汽车发展史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结合世界各国、各大公司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讲述中国在这领域的成果。

第九章  汽车运动

结合世界三大著名汽车赛事,讲述汽车运动文化。

第十章  汽车轶闻及汽车视频欣赏

结合视频,演绎汽车发展史的奇闻轶事。

教师简介:

李理光,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相关联接:http://222.66.109.20/jpkc/autoeazy/index.htm

曹静 同济大学讲师、博士

摄影基础

教学目的:《摄影基础》课程主要教授学生如何掌握以摄影手段捕获静态图像的知识。以图像解释世界——传递思想、情感与意志。并为其他学科采集所需图像打下基本的技术基础。由于大部分学生第一次接触真正意义上的摄影,因此本课程强调基本知识的掌握,加强对摄影作品的分析理解,并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拍摄中。

使用教材: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上、下册(中国摄影出版社)

John Hedgerow’s New Book of Photograph

How Famous Photographers Work

《美国ICP摄影百科全书》(中国摄影出版社)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关于相机

第二章        曝光与测光

第三章        照明

第四章        摄影构图基础

第五章        关于摄影中的色彩基础知识

第六章        关于人像摄影

主讲教师:沈俭 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当代中东热点问题

课程简介:中东地区是国际体系转型与大国博弈的重要地区,无论从地缘政治还是从能源安全来说,中东地区都是牵动国际政治神经的重要地区。由于该地区民族矛盾复杂,宗教冲突不断,大国博弈激烈,造成中东地区围绕领土、资源、地区领导权和价值观的冲突不断,中东热点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国际形势的发展与大国关系的调整。本课程以专题讲座的形势,探讨中东地区的一系列热点问题,包括中东恐怖主义问题、阿以冲突问题、中东区域一体化问题、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伊朗核问题、索马里海盗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能源安全问题、社会思潮问题和中国在中东利益保护问题等。这些问题对于当代大学生拓展国际视野、丰富国际关系知识和提升人文素养将起到重要作用。上外中东研究所是我校唯一一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中国中东研究的人才高地,《当代中东热点问题研究》也一直是中东所关注的前沿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讲  当代中东能源问题( 钱学文)

第二讲  当代中东伊斯兰思潮(钱学文)

第三讲  中国在中东的主要利益及其保护(钱学文)

第四讲  苏丹达尔富尔问题(钱学文)

第五讲  当代中东区域一体化(钱学文)

第六讲  当代中东索马里海盗问题(孙德刚)

第七讲  伊朗核问题的由来、发展与前景(孙德刚)

第八讲  当代中东恐怖主义(孙德刚)

第九讲  阿以冲突与中东和平进程(孙德刚)

第十讲  当代中东地区领土争端与非传统安全(孙德刚)

第十一讲  当代中东热点问题与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孙德刚)

参考书目:

金宜久、吴云贵:《伊斯兰与国际热点》,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

钱学文:《海湾国家经济贸易发展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钱学文:《中东、里海油气与中国能源安全战略》,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年版。

孙德刚:《多元平衡与“准联盟”理论研究》,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年版。

孙德刚:《危机管理中的国家安全战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杨灏城、朱克柔:《当代中东热点问题的历史探索:宗教与世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考试形式:出勤状况(25%)、课堂参与(25%)、学期论文(50%

授课教师简介:

钱学文,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19757月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日阿系阿拉伯语专业,留校任教;1977.91979.7公派也门萨那大学文学院专修阿拉伯语言文化和历史;1981.91983.12 赴伊拉克从事翻译工作;1984.81987.8 赴也门从事翻译工作。已出版专著四部,完成省部级和国家级课题5项。

孙德刚,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安全理论、中东国际关系,先后赴香港大学、丹佛大学和特拉维夫大学访学。2003年以来在《现代国际关系》、《国外社会科学》、《外交评论》等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10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以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已出版专著2本、译著1本(合译),完成1项省部级课题,目前主持1项国家课题和1项省部级课题,荣获2008年度上海外国语大学“海富通”优秀论著奖、“2009年上海国研杯”征文一等奖等。

日本社会与文化

课程简介:主要从日本文化的发端、嬗变的历史轨迹来叙述其概貌。叙述她在中华文明的熏下,通过模仿、学习逐渐形成、繁衍出日本民族自己的独特文化。近代日本又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在日本这个岛国中形成了特有的社会和文化脉系。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对日本社会与文化的兴趣,增加日本文化相关知识,开拓视野,提高修养,使日本社会与文化所提供的综合性知识联结多种学科,形成知识网络,在纵向和横向联系中开拓比较研究的思路。

教学内容:本课程为十讲,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日本民族文化的形成及其特点

第二部分:日本风土的性质和日本人的自然观

第三部分:近代的日本教育及其发展等

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上述三部分的内容。

主讲教师:顾伟坤,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日本文化与思想的教学与研究。科研成果有:『日本文化史教程』;「一代宗师的佛教思想」,「禅林文学を生み出す環境について」,「王朝文学兴盛的语境新读」,「西洋接触による近代思想の変貌」,「女文化高揚のコンテクスト分析」,「神社に見る日本人の神意識」,「南蛮文化による近代の日本的思想形成」,「乱世を生きる遁世者の知恵」,「五山文学について」等。

媒体与社会

课程简介:在这个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时代,新闻事业呈现出崭新的特点。新闻事业不仅和媒体的不同形态关系密切,更与这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本课程的目的就是让新闻专业的学生,或对新闻专业有兴趣的学生能够有了解在媒介融合的时代的新闻事业的特征。课程的内容涉及基本的新闻理论、新闻事业与社会的关系、新旧媒体在当代新闻事业中的不同特点以及新闻与广告、公共关系等之间的联系等。教学内容主要涉及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理论主要涉及世界各国新闻事业及其功能,新闻业的盈利模式,新闻与广告、与公共关系之间的关系,新闻的影响力。在实践层面主要讨论不同媒体的新闻事业特点,包括新老媒体,即杂志新闻业、报纸新闻业、广播电视新闻业和网络新闻业。

教学内容:

第一讲    课程介绍

第二讲    媒介经济:媒体是如何盈利的?

第三讲    媒介的社会功能:媒介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第四讲    书籍和杂志

第六讲    报纸

第八讲    广播

第七讲    电视

第八讲    互联网

第九讲    公共关系

第十讲    广告

第十一讲  论文研讨

考核方式:本课程通过平时成绩和期末论文相结合的方法考核。

参考书目:Joseph Straubhaar & Robert LaRose,  Media Now: Understanding Media, Culture, and Technology

任课教师简介:陈沛芹,博士、副教授。2006-20007年度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中美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2009年度中美教育基金马里兰大学新闻学院媒体研究学者,2009年度上海市浦江计划人才,现为新闻学院副院长,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副主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目的: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讲授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学习人际交往和心理调节的方法,运用积极与幸福心理,做好学习与自我管理、情绪管理和生涯规划,提升心理素质,开发个体潜能,探索自我和悦纳自我,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位于素质培养。坚持以心理学及相关理论为依据,努力做到科学性与应用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坚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运用现代化网络教学技术,增加教学吸引力。

教学方法: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通过讲授、演练、案例研讨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2.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多重互动体验式的教学手段、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预设和生成的教学安排、现代化的网络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

第一讲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论(主讲人:唐筱蓉)

第二讲   积极与幸福心理(主讲人:郝振)      

第三讲   人际交往心理(主讲人:杨敏)            

第四讲   恋爱与性心理(主讲人:杨敏)         

第五讲   学习与自我管理(主讲人:张秋杭)  

第六讲   生涯规划(主讲人:周源源) 

第七讲   自我认知与悦纳(主讲人:郝振)

第八讲   情绪管理(主讲人:汤玉琴) 

第九讲   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主讲人:周源源) 

第十讲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方法(主讲人:唐筱蓉)   

参考书目:

叶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江西高校出版社,浦东电子出版社,2008.1

王群主编,《大学心理健康教育》(21世纪大学通用基础教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

考试形式:1.期末论文占总成绩的70%

2.平时学习态度和参与课堂研讨情况占总成绩的30%

3.无故迟到或缺席者,每次分别扣总成绩的1%5%

授课教师简介:

唐筱蓉,女,中共党员,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主任,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督导。主攻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多部、教材1本,2007年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年会上获优秀论文一等奖,多次在上海市高校心理咨询协会年会上获优秀论文奖。

周源源,女,中共党员,讲师,天津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曾开设公选课《心理学与大学生活》,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自2006年起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并多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讲座。

杨敏,女,中共党员,讲师,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自2006年起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次组织学生团体培训,并取得良好效果。心理学相关文章曾获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第16届年会优秀论文奖,在研课题《高校大学生健康心理人格培养模式初探》荣获2008年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

汤玉琴,女,中共党员,硕士,讲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基础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专职教师,助教。自20051月起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为人耐心、平等、宽容,有着浓厚的求知欲;学校心理咨询中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热爱心理咨询,并为之孜孜以求;擅长人本主义疗法、理性情绪疗法,对精神分析在心理咨询领域的作用非常感兴趣。

张秋杭,女,中共党员,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6月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硕士专业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在从事辅导员工作的3年期间,自觉阅读和研究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能敏感地发现学生的异常行为,较好地处理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她还带领学院学生创立了“舒心驿站”、开展“以我手•画我心”创意美图大赛,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目前正在参加上海市高教心理咨询师(中级)培训班的学习。

郝振,男,中共党员,讲师。200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获硕士研究生学位,主要研究社会心理学方向。在华东师范大学就读期间,致力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和预防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曾获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目前已在各类教育学和心理学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六篇。参与编著《现代社会心理学》和《了解你的学生》。

女性学

课程简介:女性学学科的开设,承担了开展普及性的公民性别教育的任务。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性别解放和性别理论的知识,并通过家庭观念的建立、恋爱关系的处理、职业生涯的设计、生理和心理健康的调适、女性与法律、对女性成功观念的认识等话题,对女性特别是女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切身问题进行指导;同时,把性别文化研究的一些最新成果介绍给他们,比如女性与传媒、女性与文学、女性与音乐等,反映性别文化研究的最新面貌。

教学目的:通过介绍女性学学科和女性理论的基本面貌,反映最新女性学术研究发展动态和成果,用实例将性别问题放到学生的现实处境中提出问题,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达到普及性别知识,启发性别意识,打开学生视野,为学生提供分析指导,促进他们觉悟提高的教学目的,并为他们进一步独立思考和探索性别问题提供帮助。

教学方法:本课程是由多学科教师组成的讲座式的课程,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点,注重开拓学生的眼界和思路,让他们学习在多元视角和立场中做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培养问题意识和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门课程重视课堂提问和讨论,采取讲授和讨论结合的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组织个人感受的畅谈和学生互问互答,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性别问题,帮助他们去思考并寻找解决的方法。除了讨论之外,上课的形式也比较活泼,课上会放些电影,音乐,心理课会有些测试,礼仪课会有些肢体实践。

教学内容:

主题一    美国妇女:过去与现在(主讲人:王恩铭)

主题二    在跨文化交际中展示女性智慧和魅力(主讲人:张红玲)

主题三    文学和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主讲人:周乐诗)

主题四    女性与音乐(主讲人:胡荣)

主题五    性别与语言(主讲人:赵蓉晖)

主题六    女性与恋爱家庭(主讲人:顾蔚)

主题七    女性与法律(主讲:张小红)

主题八    女性职业生涯规划(主讲人:于朝晖)

主题九    伊斯兰文化中的女性婚恋观(主讲人:马丽蓉)

主题十    女性与成功(主讲人:周雅珠)

参考书目:周乐诗主编:《女性学教程》,时事出版社2005年。

考核方式:课堂考察,采用开卷方式

主讲教师简介:周乐诗,文学博士,文学研究院副编审,研究方向为女性文学和比较文学。主要专著和教材:《笔尖的舞蹈——女性文学和女性批评策略》和《女性学教程》等。

当代国际关系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为全校本科生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目的在于训练学生以战后国际关系史为素材,从历史与理论相结合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一、理解当代国际关系

二、冷战的起源

三、冷战在欧洲和亚洲的发展

四、美苏关系的演变

五、冷战中的核威慑与危机管理

六、核军备竞赛与军备控制

七、南北关系与第三世界的发展

八、冷战的结束

九、冷战后的地区安全秩序

十、中国、全球化与国际治理体系

参考书目:

方连庆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小约瑟夫·奈著:《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戈登·克雷格等著:《武力与治国方略》,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亨利·基辛格著:《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张小明著:《冷战及其遗产》,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理查德·克罗卡特:《50年战争》,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考核方式:专题报告(30%):每人一次。

课堂出勤(20%

期末考试(50%):开卷考试。

授课教师简介:刘宏松,1980年生,1998年考入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就读国际政治专业本科,20026月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起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攻读国际关系专业博士学位(提前攻博),20081月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20083月进入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工作。201012月被聘为副研究员。在国际关系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出版专著《国际防扩散体系中的非正式机制》和译著《民主国家的承诺:立法部门与国际合作》,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2项。2009年入选上海市“晨光计划”。

新闻学概论

课程简介:本课程将着重讲述新闻学的基本原理,客观评析西方新闻传播理论,力求从理论层面揭示新闻传播的运动过程及其规律,并结合实际深入阐述当代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探讨社会变革背景下的中国新闻业务原则与方法,在向学生传授新闻学理论的过程中,尤其注重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的有机结合,并重点介绍国内外新闻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新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为今后开展自己的思考和研究确定适当的学术起点。

教学目的:《新闻学概论》作为新闻学的基础理论课,阐述的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而新闻学的其它应用性课程,揭示的是新闻传播的各个层面或者环节的具体规律。学好新闻学的基础理论,熟悉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从而为学好新闻专业其它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能够正确分析新闻现象和有效指导将来的新闻实践。学习《新闻学概论》,一要准确系统地了解新闻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二要正确把握新闻、新闻事业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三要理论联系实际,把科学理论转化为指导新闻实践的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

   (2学时) 

第一章  新闻的本质与特征(4学时)

第二章  新闻的发生与发展(4学时)

第三章  新闻的缘起与传播(4学时)

第四章  新闻的传者与受众(4学时)

第五章  新闻的媒介与机构(3学时)

第六章  新闻的价值与功用(3学时)

第七章  新闻的原则与规范(4学时)

第八章  新闻的效果与调控(3学时)

第九章 新闻的经营与管理(2学时)

第十章  新闻的研究与批评(2学时)

参考书目: 1、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
2
、刘建明:《当代新闻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4
3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3
4
、刘智:《新闻文化与符号》,科学出版社,1999.4
5
、陈力丹:《舆论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7
6
、蔡凯如:《新闻传播的文化观照》,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4
7
、王益民:《系统理论新闻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4
8
、戴元光、童兵、金冠军主编:《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五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考核方式:期中读书报告50%,期末论文50%

授课教师简介:吴秀娟,女,1975年生,政治学博士,新闻学院讲师。先后毕业于厦门大学外文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新闻系。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传播、国际新闻、新闻传播理论。主讲《传播心理学》、《媒介经营与管理》《新闻学概论》等课程。

世界经济史

课程简介:本课程作为通识选修课程,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和指导学员有针对性地阅读相关文献,以期达到三层目的:1、熟悉人类经济活动的历史过程,把握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2、了解有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现代化问题的基本知识;3、讨论比较不同政治制度、经济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教学内容:除导言外,本课程分八个专题讲授相关内容,其中前三个专题依照时间顺序依次讲授从古代世界经济到现代社会的历史演进过程,后五个专题各自涉及一个具体的问题领域,最后将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梳理。

导言:经济史的三种讲法

古代世界经济

西欧封建主义与中国传统社会

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

城市与农村

工业革命与工业化

货币、金融与信用经济的发展

市场与政府

国民经济与世界经济

一条路还是多条路?中国模式的历史意义

考核形式:期中读书报告(40%),期末考试(60%

参考书目:

[]龙多·卡梅伦、拉里·尼尔:《世界经济简史》,潘宁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中文版。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Gregory Clark, A Farewell to Alms: a Brief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World,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7. []格里高利·克拉克:《应该读点经济史:一部世界经济简史》,李淑萍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年中文版。)

授课教师简介:汪卫华,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国际事务系副教授。20027月起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先后独立开设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史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课程,2005年获第二届上外教学十佳

市场营销

课程简介:开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学生将来从事企业经营打好市场营销方面的基础,掌握基本理论,树立营销意识。通过理论学习与充分的案例研究,对企业从事市场营销的内容、流程、手段、限制等有所了解。通过学习,学生应当掌握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过程、企业营销组合的主要内容,学会应用简单的营销工具开展案例分析,制订简单的营销方案。

教学内容:

(一)导论

(二)市场营销战略

(三)市场营销环境

(四)购买者行为研究

(五)市场竞争战略

(六)目标市场营销

(七)产品策略

(八)定价

(九)促销

(十)渠道管理

(十一)服务营销

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以教师结合幻灯讲授为主,现场练习与学生互动为辅。课后向学生布置案例分析与其它参考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所学内容。

参考书目:

[] 菲利普•科特勒等著,何志毅等译《市场营销原理(亚洲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月出版。

[] 菲利普·科特勒等著,梅清豪译《营销管理(第1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9月出版。

张秋林主编《市场营销学——原理、案例、策划》,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8月出版。

考核形式:开卷笔试。

授课教师简介:夏霁,男,1977年生,讲师。2003年毕业于上外国际贸易学专业,获国际贸易学硕士学位。现主要从事市场营销、商务沟通方向研究,现主讲本科生课程“外贸函电”、“进出口贸易实务”、“个人理财”等。主要授课特点:主张理论结合实践,重视实用技能的训练,主张通过练习巩固学习效果,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知识的课外自学。

公共关系学

课程简介:毋庸置疑,21世纪是一个“公共关系”的时代,任何组织和个人都离不开公共关系。作为通识教育课程,公共关系学立足于讲授公关的基本理论,结合多个典型案例,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树立牢固的公共关系(do something good and let others know)的意识,并将其应用于未来职业生涯、公司形象、个人沟通等各个领域,丰富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角度。实践是公共关系与生俱来的本质和特性,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与沟通,搭建有共同语言的对话平台,从而实现赢得公众支持、理解,树立良好的形象是选择本课程的理由。

教学内容:

一、公共关系概述

二、公共关系构成要素

三、现代公共关系意识

四、公共关系工作程序

五、公共关系语言

六、公共关系整合传播

七、公众关系管理

八、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教学方法:1)教师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案例分析与分组研究等形式。

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协作等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参考书目:《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谭昆智、娄拥军、林炜双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6第一版

考核方式:1)平时:50%(出席、课堂表现)

2)期末:小组完成案例分析报告或公关策划书一份 50%

授课教师简介:王英,女,2005年企业管理专业公共关系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主要研究高校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媒体关系等,参与翻译《媒体公关12法则》一书,2005年至今一直担任《公共关系学》的课程教学,先后作为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通识教育课开设,教学经验丰富。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实践指导

课程简介: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及教育部、上海市相关文件精神,职业发展教育是大学生人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高校开设职业发展教育课程,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旨在着眼于大学生全面成长的需求,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学习及实践技巧的指导,使学生具备职业规划意识和理念,获得自主进行职业选择的技能及合理规划自身职业生涯的能力,帮助学生完善自我规划,不断提高综合素养。因此,为了努力实现我校育人目标,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校整合各方资源,现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实践指导》课程。

教学目的:以人生导航为目标,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指导,拓展学生的职业知识技能,帮助学生学习通用性技能,督促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教学内容:

第一讲(3学时):绪论

1、大学生活与职业发展

2、生涯发展理论概述

第二讲职业生涯探索辅导(一)——自我探索部分

1、性格、兴趣等方面的探索

2、职业倾向探索

第三讲(3学时):职业生涯探索辅导(二)——职业社会认知部分

1、当前宏观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及职业分类情况

2、主要行业的职业分类及任职要求分析

3、职业环境与大学生生涯发展关系

第四讲(3学时):大学生求职简历及面试指导

1、简历撰写和辅导

2、面试技巧解析

第五讲(3学时):大学生基层就业与创业辅导

1、大学生创业、基层就业意义及内涵

2、大学生创业、基层就业的政策及途径

第六讲(3学时):教学实践活动

第七讲(3学时):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及事务操作

1、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原则和步骤

2、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

第八讲、第九讲(6学时):职业规范与法律问题(胡正明)

1、职业相关法律法规概况

2、大学生求职法律问题解析

3、就业协议书和劳动合同关系分析

第十讲(3学时):大学生生涯决策与就业

1、职业决策要素和基本技术

2、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应遵循的原则

3、职业决策和评估

考核形式:1)平时考核(40%):包括出勤、实践活动

2)期末考核(60%

授课教师简介:皮凡倩,女,硕士,上海市中级职业咨询师,校学生处副处长,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员,2003年至今长期从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作为高校就业辅导教师先后赴国内外参加专业培训学习,专注于大学生生涯辅导理论研究和职业咨询工作实践,多次参与教育部、上海市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课题项目研究,发表数篇专题论文。

实用专利基础(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与法律、技术有关的技能性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利意识,提高其创新保护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专利申请审批及利用的知识、专利信息收集和利用的知识,能够熟练进行专利申请文件撰写、阅读、分析及利用,并能够利用各种手段保护自己的发明创造。

授课教师:倪慧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日本社会的现状(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作为近邻的日本这个国家和社会对于无数的年轻人来说更多地是通过图像和游戏来逐渐加以认识,但是,这个国家特别是明治维新之后所发生的结构变化的真谛未必知道。不管出于何种目的,了解这个国家和社会是十分有必要的。本课程将以社会的点点滴滴来解析日本社会的变化,这也是本课程的主要目的。

授课教师:孟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金融投资学(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是为非财务金融专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它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知识的基础上,以证券投资行为为研究对象的一门金融学专业课程。通过学习金融投资学这门课程增强学生对证券市场的了解,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的证券投资分析的认识,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了解证券投资方面的知识,初步掌握证券投资的基础技能。

授课教师:赵红岩(东华大学)

合同法案例精选与解析(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合同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掌握不同类型合同的法律规定将成为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维权手段。本课程从合同法角度对不同类型的精选案例予以详尽的法律解析,并通过对买卖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和保管合同等十五种有名合同的对比学习,讲授不同类型合同的成立和生效要件、合同必备的主要条款、合同履行、合同担保以及违约责任等具体的法律规则和特点。本课程通过十六周、每周两课时的学习,对精选的十五种有名合同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方式,以期实现深入浅出的授课目的,并使选课的非法学专业学生达到较为全面地、系统地了解和应用合同法的目的。

授课教师:高伟(东华大学)

市场调研(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市场调研》是营销实务类课程。本课程讲授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企业为实现营销目的而应获得的市场信息以及为获得这些信息必须具备的信息系统,企业市场调研的组织和实施,企业为实现营销目标而对市场进行的划分和企业市场定位,企业对现实市场和未来市场需求的测量。其中也涉及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过程中有关的法律因素和道德规范。

授课教师:张美芬(东华大学)

立法学(外校课程)

教学目的:掌握立法原理、熟悉立法制度、掌握立法技术,为活跃立法理论的研究、完善立法制度的构建、提高立法技术的运用,并进而提升我国的立法质量提供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论。

教学内容:立法理论:立法价值、立法概念、立法原则、立法决策;立法制度:立法权限体制、立法程序、立法解释、法的适用、立法监督;立法技术:设计技术、表述技术。

授课教师:郭清梅(华东政法大学)

法律与人生(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人的一生应当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都会以不同的方式走完一生。有的人走的轻松愉快,有人的走的疲惫不堪;有的人风风火火,有的人则平平淡淡;有的人曲折跌宕,有的人则一帆风顺;有的人有滋有味,有的人则不堪回首……。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人生和法律之间的基本关系,及作为人生许多环节和要素的智慧、人格、诚信、爱情、友谊、挫折等与法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并通过大量案例的法律分析,使学生懂得人生的道路上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并能够经常地用法律来指导和规范人生的实践。

教学内容:让法律之光照亮人生、法律和信仰、法律和公平、法律和正义、法律和平等、法律和人格、法的预见性、权利的界限、婚恋中的法律、法和诚信、法和挫折、法和自由、人生和合法性、法和智慧、从苏格拉底之死谈法和道德等。

授课教师:蒋德海(华东政法大学)

新闻法规与新闻道德(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新闻界的道德与法规,培养学生从事新闻工作的基本素质。介绍国外(主要英国)对新闻道德和法规的研究,并对广播,电视,通讯社等不同媒体所面临的有关问题展开研讨;结合案例分析,邀请国外专家举办讲座。

授课教师:董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传播心理研究(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传播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属于传播学的一个研究方向。本课程主要是从现代心理学视角(指神经生物论、行为主义论、精神分析论、人本主义论和认知论)去分析大众传播活动中的各种心理现象。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绪论、基础理论、联系传播活动实际。通过学习传播心理学认识该课程的学科性质及其在传播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初步掌握现代心理学的五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主要观点、在心理学发展史上作出的主要贡献和局限性,批判地汲取其精华,并将有关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传播活动中,分析传者、受众的认知规律、行为规律、意识和潜意识活动及人格健康发展等问题。通过学习,从多元视角探索传者和受众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自觉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净化人格,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传播业对现代人素质的全面要求,同时还应努力探讨受众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提高传播活动的社会效益。

授课教师:袁洁玲(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国际金融(外校课程)

教学内容:国际收支及其调节的理论与政府措施,国际储备的理论与管理;外汇汇率的决定与变动;外汇业务与外币使用,外汇风险管理;外汇管理;人民币汇率;清算结算;国际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对外贸易短期信贷、出口信贷,以及国际金融组织、国际货币体系。

授课教师:虞伟荣(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