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会议通知

时间:2007-01-15浏览:2530设置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教学改革成果的推广和利用,充分发挥人才培养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作用,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倡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促进院(系、部)和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投入,我校将进一步加强本科各专业课程建设尤其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力度,依据全面规划、分级建设、突出重点、提高质量的原则,按照一般课程→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的次,建设一批有特色的、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在全国外语院校中居一流水平的课程,建立起国家、市、校三级精品课程培育、建设体系,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为积极稳妥有效地开展我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现邀请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专家、复旦大学钱乐秋教授来我校进行专题讲座,定于20071199:00在虹口校区英伦厅举行。届时谭晶华副校长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指示,敬请各教学院(系、部)正副院长(系、部主任)及学科骨干、主讲教师拨冗出席为盼!

 

                                        

                                     2007112

 

 

钱乐秋教授简介:

个人简历: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系主任

1959.9~1964.7 复旦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学生

1964.8~1970.9 复旦大学数学系助教,从事计算机的管理和维护

1970.9~1975.9 复旦大学物理系计算机***教,从事计算机设计,制造及应用软件开发

1975.9~1979.10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教,从事文学识别的研究

1979.10~1987.5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讲师,先后任系科研秘书,软件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党支部书记,从事应用软件开发。

1987.5~1995.5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先后任教研室副主任,副系主任,代理总支书记,从事软件工程的研究和开发。

1995.5~1997.10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副系主任,从事软件工程的研究和开发

1997.10~1998.1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从事软件工程的研究

1998.1~至今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软件工程的研究

 研究方向

软件工程,主要研究CASE工具及环境,面向对象方法,软件复用技术,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等,负责国家七五攻关攻关青鸟I的子专题一项,八五攻关青鸟II子专题六项,九五攻关青鸟III子专题三项,
国家863项目一项,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项目一项。参加国家863项目一项,发表论文十余篇。

教学情况:

1988.5~1997.10 任计算机科学系副系主任,主管教学工作。先后主讲:本科汇编语言程序设计,FORTRAN程序设计,编译原理,软件工程等课程,主讲研究生课程PROLOG程序设计,高级软件工程等。

学术成果:

 大型软件开发环境青鸟系统”获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电子工业步科技进步特等奖,1991年和 1996年两次获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政部联合颁发的荣誉证书,两次获机电部颁发的荣誉证书。

“软件需求获取助手FRA”获1996年上海科技进步三等奖。

“需求分析,设计,维护工具”获199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软件自动化系统FSA”获1993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材丛书(共六册)”(本人是其中一册的主编)获1995年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 “计算机基础教学(二级)研究与实践”获1998年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