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赏析
教学内容:
第一讲 概论
上 篇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第二讲 到中流击水(《沁园春·长沙》《菩萨蛮·黄鹤楼》等)
第三讲 战地黄花分外香(《西江月·井冈山》《采桑子·重阳》《渔家傲·反围剿》《清平乐·六盘山》等)
第四讲 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
第五讲 讨论,小结
下 篇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六讲 雄鸡一唱天下白(《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沁园春·雪》等)
第七讲 别梦依稀咒世川(《七律·到韶山》《浪淘沙·北戴河》等)
第八讲 俏也不争春(《卜算子·咏梅》《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等)
第九讲 当惊世界殊(《水调歌头·游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
第十讲 讨论,小结
第十一讲 论文交流及点评
授课教师:郑体武 男,1963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系主任,校一级学术骨干。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高校普希金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上海翻译家协会常务理事。
1986至1989年在莫斯科大学语文系进修,毕业于原上海外国语学院俄语系。主要从事俄罗斯文学的教学、研究与翻译。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出国讲学。为本科生开设“俄罗斯文学史”和“俄罗斯文学选读”,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开设“俄罗斯诗歌”、“俄罗斯小说”、“白银时代文化思潮”、“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学”和“经典作家研究”等课程。
著有《俄国现代主义诗歌》等专著4部,《高尔基与尼采》等论文40余篇,《俄国现代派诗选》、《勃洛克诗选》等译著10部,主编《白银时代俄国文丛》和《俄罗斯文学名著便览》等。因“在译介和研究俄罗斯文学方面做出的贡献”先后获得俄罗斯作家协会颁发的奖状和俄罗斯文化部授予的普希金纪念奖章(1999)和第二届上海市“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2001)。目前承担的课题有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勃洛克研究》和国家211工程重点项目《俄罗斯文学百科词典》。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
课程内容:
第一讲:什么是文学
“文学是人学”:外部世界与心灵世界
“没有文学,人生多寂寞”:文学与人生
“人人都是天生的诗人”:文学与情感
文学是人类优美的素质:文学的魅力
什么是“文学性”?
文学读解与鉴赏
讨论题:文学与非文学作品的区别
推荐阅读书目:
《诗论》朱光潜
《文学理论》童庆炳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第二讲:世界文学与文学经典
什么是“世界文学”?
文学的“世界性因素”:民族性与世界性
文学经典的形成与重构
文学经典的功能:心智的培育与文化体认
如何阅读文学经典
讨论题:
1.为什么要读文学经典?
2.你成长过程中哪部作品对你影响最大?
3.你是否同意“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种说法?为什么?
推荐阅读书目:
《为什么读经典》[意]卡尔维诺著,黄灿然译,译林出版社,2006年。
《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美]哈罗德·布鲁姆著,江宁康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
《心灵的世界》王安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第三讲:什么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的定义
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范围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的目的与意义
推荐阅读书目:《简明比较文学:“自我”和“他者”的认知之道》,孙景尧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
《七缀集(修订本)》,钱锺书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第四讲:中外文学的基本主题(一)
成长、追寻、启悟
青春
爱情
(涉及作品:《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芒果街上的小屋》、《麦田里的守望者》、《约翰?克里斯朵夫》、《挪威的森林》、《第四十一个》、《情人》、《人生》等)
第五讲:中外文学的基本主题(二)
人性
命运、苦难、创伤性记忆
荒诞、异化
(涉及作品:《雪国》、《细雪》、《边城》、《受戒》、《金锁记》、《蝇王》、《美国的悲剧》、《人性的枷锁》、《雷雨》、《献给爱丽丝的玫瑰》、《热爱生命》、《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日瓦戈医生》、《苦难的历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平凡的世界》、《到灯塔去》、《我与地坛》、《野草》、《台北人》、《变形记》、《城堡》、《审判》、《局外人》、《鼠疫》、《等待戈多》、《第22条军规》等)
讨论题:为什么说“文学是人学”?
第六讲:中外诗歌比较
中外诗歌的基本主题:自然、爱情、乡愁、感伤、美的礼赞
中外诗歌中的经典意象
象征与意境
第七讲:翻译文学与中外文学关系
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
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关系
文化过滤与改写:翻译选择、删改与有意误译
翻译文学的文学影响及文化意义
20世纪著名翻译家:严复、林纾、朱生豪、傅雷等
第八讲: 从比较文学到比较文化
比较文学的“文化”转向
中西文化的基本特质
中西文化精神之比较
中西文化视野中的文学生产
推荐书目:《中西文化异同论》,郁龙余编,三联书店,1989年。
第九讲:中外电影文化与文学
文学经典与影视改编
电影中的文学主题:成长、青春、伤逝、人间温情(涉及影片《草房子》、《西西里美丽传说》、《恋恋风尘》、《四月物语》、《天堂电影院》等)
中西文化碰撞:《刮痧》、《喜福会》
讨论题:
如何看待影视对文学经典的改编?
看影视改编的文学名著是否可替代原著阅读?
第十讲:后现代主义与当代大众文化
当代大众文化的后现代特征
欧美五六十年代与中国八九十年代青年文化之比较
一个时代,各自表述:网络文学、博客写作
表意的焦虑与爱情“消费”:流行歌曲
喧哗中的怀旧:“一代人”、“上海的风花雪月”、“普普通通的愿望”
授课教师:查明建, 1999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获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获哲学(翻译研究)博士学位(香港岭南大学)。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副教授,比较文学、翻译学硕士生导师。上海市优秀尖子留学人员“浦江人才计划”学者,哈佛大学“富布赖特”高级研究学者。曾获得安徽省高校英语“优质课教师”、安徽省“劳动模范”、“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学术著作有:1.《比较文学教程》(合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1898-194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合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1898—2000》(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意识形态、诗学与文学翻译选择规范——当代中国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翻译研究(1949-2000)》(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论》(2008),《当代中外文学关系研究(1949-2000)》(2008)。译著有:《我不再烦恼》(台湾业强出版社,1997),编有:《2003年翻译文学》(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另外,在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比较文学和翻译文学研究方面的论文30多篇。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理论、翻译文学、当代中外文学文化关系、文化研究。开设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有:“Selected Readings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Contemporary Euro-American Comparative Literature”,“An Introduction to Culture Studies”,“比较文学概论”,“当代比较文学专题”等;本科生课程有:“比较文学概论”、“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Selected Readings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等。
中华元典选读
教学目的:该课程是大学本科通识课。试图屏弃国内大学一般通识课程 “概论”式的空疏、抽象和枯燥,而代之以直接接触元典的国际通识课基本方式。其教学的预期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民族核心价值观(尤其是道德观、政治观、历史观等人生观内容),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及古代文化,亲近本民族古代的伟大文化人物并接受其人格的陶冶与熏陶,从而养成高贵的文化气质。同时,在对传统文化元典的学习中,学习经典而规范的母语,提高语言的应用与鉴赏水平。
教学内容:
第一章:《老子》选读——辨正思维与小国寡民(2学时)
了解老子的生平和基本思想,文化贡献。
理解老子的辨正思维。
掌握老子的小国寡民理想的政治特征、诗意化特征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
第二章:《论语》选读——理想的人与理想的社会(3学时)
了解孔子的生平。《论语》的基本情况。
理解孔子思想中的一些关键概念。
掌握孔子的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
第三章:《墨子》选读——任人唯贤与兼爱天下(2学时)
了解墨子的身世。
理解墨子的基本思想。
掌握墨子的任人唯贤与兼爱思想。
第四章:《孟子》选读——人性之善与高贵人生(6学时)
了解孟子的生平与时代。
理解孟子的基本思想。
掌握孟子的性善论及其在道德与政治层面上的体现。
第五章:《庄子》选读——个体自足与自由人生(6学时)
了解庄子的生平与时代。
理解庄子的基本思想、思想特征。
掌握庄子的个体自足思想及其在道德与政治层面上的体现。
第六章:《荀子》选读——人性之恶与自我的磨砺(3学时)
了解荀子的时代与生平。
理解荀子的基本思想。
掌握荀子的人性恶思想及其在道德和政治层面上的影响。
第七章:《韩非子》选读——险恶的人性与黑暗的政治(4学时)
了解韩非子的时代与生平。
理解韩非子的基本思想和思想特征。
掌握韩非子的政治与道德观点及其在中国古代政治上的影响。
第八章:《大学》选读——大学之道与上升之路(2学时)
了解《大学》的基本情况(作者及成书)
理解《大学》的基本内容。
掌握《大学》的“大学之道”。
第九章:《中庸》选读——形而上的心性与形而下的中用(2学时)
了解《中庸》的基本情况(作者及成书)
理解《中庸》的基本思想。
掌握《中庸》的形而上的心性之学。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学生预习选文的基础上,老师作串讲(必须避免对选文大而化之的综述、总结等泛泛之论,坚持逐句串讲);在串讲的基础上,总结、提升、比较、定位。然后,留出一定时间,师生交流。
作业和平时成绩主要依据课堂表现,参加讨论、提问、交流等。
考试形式:写出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相关小论文。
授课教师:上海电视大学 鲍鹏山副教授,著名作家,1963年生于安徽六安,198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上海电视大学。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论语导读》《后生小子——诸子百家新九章》《寂寞圣哲——影响我中学时代的一本好书》《论语新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思想的历史”丛书(三本):《天纵圣贤》《彀中英雄》《绝地生灵》。主编《中国古代文学通论》等。其学术散文文笔优美,思想独到,自成一家。作品被选入多种文集和全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2008年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
为还原中华民族最伟大思想家孔子的生平和思想,上海电视台新闻中心《东方大讲坛》栏目与上海图书馆讲座中心联手,在2006年春节期间以讲座形式推出五集特别节目《孔子—大成至圣的先师》。演讲者就是上海电视大学文学艺术系主任鲍鹏山副教授。这五集《孔子——大成至圣的先师》特别节目共有五集,从2月19日-23日每天中午11:30在上海新闻综合频道播出。每集25分钟,分别为“家世生平”、“性情圣人”、“即凡而圣”、“外王之道”和“万世师表”。在节目中,鲍鹏山老师以生动形象的言语讲述了圣人孔子的生平,以及他的重要思想、个人性情、人格境界等。
由于鲍鹏山副教授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具有较深造诣,上海图书馆讲座中心在2006年秋季力邀他举行“千年中国,智慧人生“专题讲座,该讲座第一期集中讲述先秦诸子的思想与人生,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影响,涉及到的人物有老子、孔子、墨子、孙子、孟子、庄子、商鞅、荀子、韩非子、屈原等,共24讲,历时一年。《孔子——大成至圣的先师》是“千年中国,智慧人生”专题讲座中的一个系列。讲座开讲后,得到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在已经举办的9次讲座中,场场爆满,几百人的现场座无虚席。在每次讲座最后的交流提问时,听众争相提问、发言,场面非常热烈。到现场拍摄的上海电视台新闻中心的工作人员为这种场面感动,于是决定将其中有关孔子的内容进行编辑处理,在《东方大讲坛》播出,让更多的人进入孔子的精神世界。
相关链接:http://www.library.sh.cn/jiang/whys/index.asp?s1=5#
逻辑导论
课程简介:本课程介绍逻辑史上有影响的各种逻辑,如:三段论逻辑、命题逻辑、一阶量词逻辑、模态逻辑、归纳方法与逻辑,通过介绍内容,评价其功能和不足,力图描绘出逻辑学的外延与内涵,揭示出逻辑学的本质、方法、文化价值和观念,让学生在经过一轮学习后,对于什么是逻辑,什么是逻辑思维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和界限。教学中还配备了较多的涉及生活内容的例题、习题。
参考教材:《数理逻辑引论》王宪钧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逻辑基础》王路著 人民出版社;《数理逻辑思想与方法》 昂扬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授课教师:昂扬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 昂扬教授长期从事逻辑学教学与研究,熟悉逻辑学古典内容,以现代逻辑为专业,擅长逻辑、思维方式、自然语言的综合研究与运用,具有传播逻辑文化的热情和能力。代表著作有《数理逻辑与思想方法》、《普通逻辑考试学引论》,论文《语言的发展与完善》、《论逻辑思维的特征与功能》。
当代视觉艺术分析
教学目标与要求:二十世纪中叶以来,西方的哲学体系和思想领域发生了较大的变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美学观念和审美意识,随着艺术领域的这种变化,对于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对于艺术的价值体系的认识,对于艺术发展的问题,都产生很大的认识的分歧,突出的表现在视觉艺术领域。为了让专业的学生在这个领域对当代的艺术现象有所了解和初步的认识,我们开设这个课程,希望通过对当代艺术现象的分析和讨论,从我们目前的思想状态和辨证的审美方法,对当代的艺术现象和审美观点进行有实际意义的分析,提高学生们在艺术领域的分析能力和修养。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的主体内容是对于当代艺术现象的分析,即各类图式的研究,从中提炼出其背后的哲学基础和美学精神。
第1周、视觉艺术的魅力 3学时
第2周、西方的现代艺术从印象派艺术到后印象派艺术 3学时
第3周、西方的现代艺术从毕加索到基里柯 3学时
第4周、西方的现代艺术后现代主义的思想与后现代艺术 3学时
第5周、关于当代的影象艺术 3学时
第6周、让我们走近装置艺术 3学时
第7周、关于新媒体艺术 3学时
第8周、关于行为艺术的分析 3学时
第9周、现代的广告艺术 3学时
第10周、城市与建筑艺术中的视觉魅力 3学时
实践与实践性环节:通过艺术专题性展览的参观和讨论,完成对当代艺术现象的分析和评论,以完善从课堂教学环节到实际艺术现象的批评的过程。主要采取的形式是在课堂上对具体的视觉艺术作品展开讨论,不求共识,但求学生能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同时通过网络,在Email 中一对一的进行任何关于当代视觉艺术的讨论。
参考书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 艺术与视知觉. 滕守尧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2、滕守尧著. 审美心理描述.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3、艾伦·温诺.创造的世界—艺术心理学.陶东风等译.黄河文艺出版社
4、(美)E·潘诺夫斯基.视觉艺术的含义.傅志强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5、(美)西尔瓦纳·阿瑞提.创造力.钱岗南译.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
6、(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刘大基译.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
7、威廉·弗莱明.艺术与思想.吴江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8、现代艺术的意义 ,约翰·拉塞尔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超越现代主义,吉姆·莱文著,常宁生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0、视觉艺术的社会心理 ,中川作一著,许平等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
11、佛克马,走向后现代主义,王宁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讨论的主题:
1、 如何认识后现代主义视觉艺术的社会基础:经济、思想、文化
2、 西方现代哲学对现代视觉艺术的影响
3、 我们如何走近现代视觉艺术并在何种程度上接受其影响
授课教师:同济大学 周锐 副教授
摄影史略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使学生深刻了解摄影的历史和样貌,以及摄影史上的重要人物、流派与作品。了解摄影在每个阶段的深刻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为学生的创作提供深厚的文化背景。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配合范例欣赏对摄影发展历程作讲解。教学中讲授者应尽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将死板的理论课上成欣赏课,使学生在欣赏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使用教材:
1、指定教材(或某几本教科书的某部分):
《世界摄影史》李文方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4版
2、主要参考资料:
《世界摄影史》顾铮著 浙江摄影出版社
《世界摄影艺术之旅》刘飞越编著 宁夏人民出版社
《世界摄影大师图典》 紫图大师图典丛书编辑部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国ICP摄影百科全书》中国摄影出版社
《论摄影》(On Photography1977 ) ,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西方摄影流派与大师作品》林 路著 浙江摄影出版社
《 The American Photography Museum 》
http://www.photography-museum.com
《 A History of Photography 》
http://www.rleggat.com/photohistory
《 PhotoHistory 》 (PhotoGuide Japan )
http://photojpn.org/HIST/hist1.html
课程内容:
第一章 关于《摄影史略》这门课
第二章 摄影史中的“匆匆一瞥”
第三章 从艺术学角度看摄影史
第一节1825—1839(探索与实验)
第二节1840—1889(写实摄影、绘画主义)
第三节1890---1917(自然主义、印象派、纯粹派、未来派)
第四节1918—1959(抽象摄影、超现实主义摄影、主观主义摄影、达达主义摄影)
第五节1960- (当代摄影)
第四章 图库中的摄影踪迹
第一节 十九世纪
第二节 艺术摄影
第三节 新闻摄影
第四节 肖像摄影
第五节 时装摄影
第六节 人体摄影
第七节 科技摄影
第八节 纪实摄影
第九节 广告摄影
第十节 风光摄影
第十一节 都市摄影
第十二节 新潮摄影
授课教师:华东师范大学 沈俭 工程师
台港文学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台湾与香港文学的历史渊源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台湾、香港著名作家的作品具有较高的赏析能力;使学生能初步了解台湾、香港文学与大陆文学的联系与区别。
课程的重点、难点:本课程重点在于作家、作品的分析与理解。难点在学生对台港文学的历史非常生疏。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概念的界定
一、何谓台、港文学
二、台港文学与大陆文学的关系
三、台湾原著民文化和中原文化一脉相承
第二节 台湾文学的早期形态
一、台湾文学的出现
二、台湾文学的拓荒与开创
第二章 台湾新文学的奠基人赖和与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杨逵
第一节 新文学之父:赖和
一、被称之为台湾的鲁迅
二、启蒙民众与改造国民精神
第二节 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杨逵
一、生平与创作成就
二、现实主义风格的确立及意义
第三章 “光复”以后的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与於梨华
第一节 女性文学的开创人:林海音
一、日本——台湾——北平——台湾
二、《城南旧事》:浓郁的两岸情结
三、小说对后来台湾女作家的影响
第二节 现代派坐标中的於梨华
一、现代派小说崛起的原因及特点
二、留学生文学的“鼻祖”
三、《雪地上的星星》:“无根一代”的尴尬
第四章 台湾现代派小说的旗手:白先勇
第一节 贵族的身世与忧郁的童年
一、 民间文学、古典文学对他的影响
二、 与外国文学的关系
第二节《谪仙记》与《孽子》
一、 最后的贵族:李彤
二、 自杀:现代人的悲剧
三、 “同性恋”:现代人的疾病
第五章 著名的乡土诗人:余光中
第一节 台湾诗坛的“老大”
一、 先“西化”后“回归”
二、 温和的“现代派”: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第二节 横跨两岸的“乡愁”情结
一、《乡愁》:一首传唱不息的作品
二、 《等你,在雨中》:油画般优美的情诗
第六章 言情的琼瑶和浪漫的三毛
第一节 爱情童话中的琼瑶
一、 婚外恋的主题
二、 善与美、灵与肉的争斗
三、 琼瑶小说的局限性
第二节 远行的三毛
一、 走不出的孤独
二、 浪漫、独具神韵的情怀
三、 撒哈拉大沙漠中的故事
四、 《滚滚红尘》后的绝望
第七章 心澄境明的林清玄
第一节 由绘画走向写作之路
一、30岁前获得所有台湾的大奖
二、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
第二节 台湾文化的良心
一、 追求“真”、“善”、“美”
二、 从一人一物、一草一木出发
三、 东方智慧与宗教哲学
第八章 嬉笑怒骂的李敖
第一节 特立独行的理想主义者
一、五十年代的叛逆青年
二、九十六本禁书与数度入狱
第二节 深厚的文化功底
一、正义精神与崇拜偶像
二、散文与评论
第九章 金庸的武侠小说
第一节 现实与传奇
一、 多才多艺的金庸
二、 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写法
三、 写什么与怎么写的问题
第二节 江湖人生
一、《笑傲江湖》:一首浪漫的歌
二、《鹿鼎记》:最后的一部武侠小说
第十章 练习与复习
授课教师:姜玉琴 副教授
孟子精读
使用教材:自备《孟子》,版本不限,从“中国国学网”下载打印也可。
推荐书目:[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杨伯峻《孟子译注》。
课程简介:自宋代以来,孟子在儒家中成为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孟子》之学的要点:一、“求其放心”,把自己迷失的本心找回来,此即后人所谓“良知”;二、“先立乎其大”,认为道德、学业的修养与完善才是首要的,而把对物质享受的追求看作是其次的。中国古代儒释道三家哲学均以“心性论”为基石,孔子讲得更多的是“仁”,儒家谈“心性”,孟子才是重要人物(“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其“心性论”对于宋明“心学”(如陆九渊、王阳明)乃至二十世纪的新儒家影响重大,也是今后中西哲学得以互为融通的基点。又孟子的“养气”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知人论世”说,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占据有极重要的地位。孟子擅长论辩,北宋散文家苏洵青年时代喜读《孟子》,后从中悟得作文之法。《孟子》中还跳跃着民主思想的火花,以至明代朱元璋以《孟子》作为官方考试教材,不得不删除其中的某些“民本”言论。
授课形式:教师讲授加课堂讨论。
考试形式:写作读书心得一篇,一千到二千字。
教师简介:张煜,男,1971年生,江苏无锡人。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宗教系“东方哲学与宗教”博士后,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佛教与中国文学、近代诗学。2006年国家社科《北宋文人与佛教论稿》项目负责人,国家重大项目《儒藏精华·韩愈集》校点人。曾赴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学术交流,发表论文《王安石与佛教》、《宋代士大夫与佛教》等。
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课程简介: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度,她地跨欧亚,文化兼有东西方的特点。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国家近在咫尺,却又因为相互的不了解而似乎远在天边。本课程旨在介绍俄罗斯的历史和文化中的精华(具体内容包括: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著名城市,民间习俗,音乐、芭蕾、电影等方面的成就,民俗和交际特点,等等),使大家对这个国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提高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全部课程均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授课教师:赵蓉晖 副教授 博士后
瑞典文化掠影
第一讲:瑞典概况
地理,气候,人口,政府组织,宗教,贸易和工业,教育
第二讲:瑞典历史
维京时代,瑞典王国的形成,古斯塔夫·瓦萨,和平时代,从贫穷走向富裕,福利社会的成型
第三讲:旅游地理
首都斯德哥尔摩,重要港口城市哥德堡,瑞典南部,瑞典北部,瑞典中部湖泊地区
第四讲:瑞典传统
复活节,仲夏节,露西娅节,圣·马丁节,圣诞节(包括节日习俗和饮食)
第五讲:瑞典的重要发明和世界之最
发明家诺贝尔以及诺贝尔奖
安全火柴,活动扳手,拉链等日常用品的发明
瑞典的著名商标:沃尔沃,宜家,爱立信,利乐包装
第六讲:瑞典人的日常生活
瑞典各地见闻,瑞典的少数民族,瑞典的饮食文化
第七讲:瑞典文学1
瑞典童话(选读阿斯特丽德·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小飞人卡尔松》)
第八讲:瑞典文学2
经典作品(选读斯特林堡的《半张纸》),瑞典诗歌(选读)
第九讲:瑞典电影
已故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的介绍
瑞典著名影星英格丽·鲍曼的介绍
放映经典影片《野草莓》或《第七封印》
第十讲:瑞典音乐
瑞典著名的音乐节,瑞典著名乐队ABBA介绍,瑞典特色音乐(播放瑞典语歌曲和瑞典传统音乐)
授课教师:王梦达
中国哲学中的人生观
课程简介: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人,在人生观与人生模式的问题上,将以一个什么样的状态面对现代社会的各种挑战呢?大而言之,这关系到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进入大振兴、大崛起的时代;关系到国家和谐社会能否健康有序的构建。小而论之,则关系到国人能否拥有科学的、合意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人生模式,以提升生命和生活的品质,获得更幸福更美满的人生。作为一名外语学习者,理应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民族精神有更深的了解和掌握。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中国古近代有代表性的思想家、思想流派和著名文人的人生理论的介绍,来全面系统地梳理发掘中国古近代人生学说的主要内涵,溯其源、探其流、辨其优、考其失,为现代中国人构建新的人生观寻求某些积极的历史价值。本课程共分三部分十讲,第一部分为先秦诸子的人生精神及理论流派,第二部分为秦汉至明的人生理论与人生实践,第三部分为清至民国初年的人生观与人生模式。
授课教师:蒙象飞
西方文学批评方法理论与实践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介绍西方现代批评方法及其运用,包括形式主义批评,新批评,心理分析批评,结构主义批评,解构批评,阐释-接受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批评,“文化研究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等20世纪的最新的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在第二部分中,介绍中国现代批评方法及其实践运用,包括意境论批评,节奏论批评,人格论批评,象征论批评,印象论批评,语言论批评,阶级论批评。
每一种文学批评理论的介绍都采用七步法:一、发展过程二、理论概述、三、操作方法,四、批评特色,五、个案分析,六、学生范文,七、进一步阅读书目。七个部分组成。从理论的介绍到理论的运用,深入浅出,易于接受和掌握。
使用教材:批评理论与实践教程,王一川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授课教师:彭元明 文学硕士 讲师
中外音乐鉴赏
课程简介:该课程以中西音乐发展史为基本线索,通过多媒体视听欣赏、教师适当介绍与讲解、学生创造性地参与、音响版本对比、东西方音乐发展脉络比较等多方面,帮助学生打开欣赏古典音乐之门,增进学生欣赏古典音乐作品的兴趣,了解非西方音乐的基本特征,同时达到辅助理解各国文化教学目标。采用视听结合、学生多渠道参与教学模式,结合学生普遍熟悉的通俗音乐作品,以欣赏为主,理论为辅,兼顾课堂学生各体裁音乐作品展示、乐队模拟、各国民歌歌唱学习。充分挖掘有过音乐学习经历的学生作为教学资源,鼓励所有同学参与到音乐的体验中去,结合学生所学语言的优势进行教学互动,鼓励学生用自己所学语言熟唱外国民歌,熟悉作曲家及其作品的主题旋律。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为:
1、 基本掌握构成音乐的诸多要素,熟悉音乐作品的分类、结构等;
2、 了解西方各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近现代时期)主要代表音乐家、及其经典优秀作品;
3、 了解音乐发展史上主要国家: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的音乐发展脉络;
4、 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脉络;
5、 了解世界其他各国的音乐基本概况;
6、 对自己所学语言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音乐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7、 通过对不同时期音乐作品的欣赏,丰富对自己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认识。
授课教师:刘昊
体育舞蹈
课程简介:体育舞蹈是目前国际上非常流行的健身和竞赛项目,它起源于南美洲的民间舞蹈,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项规范的体育项目,注重于用身体来表现音乐和力量,所有的舞蹈动作都由男女舞伴配合完成,体育舞蹈分为摩登舞和拉丁舞两大体系共十个舞种,本选修课以拉丁舞系中的恰恰,希望通过体育舞蹈的授课达到同学们强身建体、陶冶情操和改善气质的目的。
授课要求:同学理解拉丁舞的三大要素——律动、转动和移动,并且能够身体力行,最后完成一整套D级基本套路的学习。
考试形式:理论考试与实践考试相结合
评分标准:实践60% 理论20% 出勤20%
实践分评定:
完整套路25—30,舞伴的协调5—10,对音乐的处理5—10,手位的变化5—10
优:55-58,优-:50-54,良+-良:48-53,良――良:40-48,良-及格:30-40
授课教师:闻涛
户外运动(自行车远足登山与定向运动)
课程简介:动感单车和远足登山运动是一项户外休闲体育运动,它是当今最受欢迎的十大运动时尚项目之一。它既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和体魄,又可以欣赏自然的美景和呼吸新鲜的空气。随着户外休闲体育运动的兴起,动感单车和远足登山运动被认可是安全的,它是一项非常适合年轻人的运动,它逐渐走入大学体育课程,成为休闲,健身体育项目,受大学生的青睐。定向运动在我国是一项新型的、非常健康的智力型体育运动,定向运动的很多方面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目的非常一致。定向运动是参加者借助地图和指南针,按照规定的顺序独立地完成寻找若干个标绘在地图上的点标。在每两个点标之间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路线,并以最短的时间跑完全程。
授课教师:林君薇
旅游文化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描述和研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旅游发生、发展的历史规律和运动规律的学科。本课程主要内容有:旅游文化理论;旅游文化的地位;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旅游文化的基础;旅游主体文化;旅游景观文化;旅游文化的特点;中国旅游文化的传统以及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等。
授课教师:李萌
中国饮食文化
课程简介:中国饮食文化主要对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门——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进行深入研究和全面系统地论述。
授课教师:葛丽芳
儒家哲学与道家哲学
课程简介:本课程着重介绍中国传统哲学的两大主要流派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的基本观点、思维模式、代表人物、演变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分析儒家哲学与道家哲学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价值,探讨其消极因素与应对策略。
授课教师:胡永中
企业经营哲学
课程简介:本课程从哲学与企业经营相结合的角度,说明了企业不断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经营创新,是中国企业在做大、做强、摆脱困境的过程中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从中外哲学著作、思想和命题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成功经营的诀窍,可以得到指导企业进行经营创新的法则。本课程从创新的视野,探讨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经营的基本规律,关注中国企业的发展。
授课教师:吴正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