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简介(自然科学)

时间:2008-06-05浏览:6777设置

化学与人类

课程性质:《化学与人类》是一门面向非化学专业学生所开的选修课程。论述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教学目的:1、让学生获得必需和能够接受的化学知识,对身边的化学现象能从知其然进步到知其所以然;2、以化学所特有的魅力激发同学的浓厚兴趣,并转化为更主动的学习动力;3、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让同学“走一回再发现道路”,学习和掌握科学思维。

基本内容简介:本教材从化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出发,叙述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基本的化学原理和知识穿插其中。例如,能源是全人类关心的热点问题,课程就讨论人类使用的各种能源形式以及危机和解决的方案。类似能源的人类热点话题还有粮食,环境,新材料和健康等。本课程将就这些话题中的化学内容逐一加以讨论。诸如:水资源的忧患和对策,大气污染和异常气候现象,农药发展历程的启迪,化肥发展中的神秘物质,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高分子材料,美化和健康——漫谈化妆品,生命在于化学等。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化学与人类》(第三版) 刘旦初  复旦出版社20079     

参考资料:1《化学与社会》唐有祺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 Chemistry for Changing Times John W. Hill 1998

基本要求:1、熟悉身边的化学现象并了解其中的化学原理;2、体会化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以及化学为人类发展所作出的贡献;3、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2、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3、主讲和课堂练习以及互动讨论相结合。

教师和课程简介:刘旦初,男,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出生于1940农历正月初一

社会兼职:上海市第九届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员。

该课程获得:

1996年                      复旦大学优秀课程一等奖

1996年                      上海市优秀教材二等奖

2000年                     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

2005年                     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2006年                     评为“复旦大学教学名师”

2007年                     《化学与人类》批准为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媒体报道:

1            1998年香港卫视中文台报道该课情况

2            2002616中央电视台十频道“百家讲坛”播放一小时“化学与人类环境”讲座。

3            2003526上海市教育电视台“世纪讲坛”播放一小时“化学与人类”讲座。

4            文汇报,联合时报,高校周刊,新闻早报,新闻晚报,科技日报,中学生报等均有长篇或专题报道。

著作和论文:

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70余篇,译著三本,另有专著五本:

    1 《多相催化原理》       复旦出版社     199710

    2 《化学与人类》         复旦出版社     19985

    3 《化学与人类》(第二版)复旦出版社     20002

    4 《化学与近代农业》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9

    5 《化学与人类》(第三版)复旦出版社     20079 

教学内容安排:

Ø        化学就在你的身边(2学时)

演示实验——找回曾有的化学感觉

 

 

 


 

讲课要点:1、生活无处不化学;2、社会发展呼唤化学;3、化学提供人类生活质量和安全;4、社会科学工作者同样需要化学。

Ø        能源危机和一碳化学 (4学时)

讲课要点:1、人类主要的能源资源——石油;2、汽油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3、科学思维方法——“从原因入手”;4、解决石油枯竭的对策——一碳化学。

Ø        形形式式的化学电源——电池(2学时)

讲课要点:1、化学学科向物理学科的渗透——化学电源;2、 二次电池的利和弊——废电池回收的讨论;3、新型电池的展望——燃料电池;4、构成化学电源的要点——氧化还原反应。

Ø        发展中的核能源(2课时)

讲课要点:1物理和化学的结合点——核结构和核结合能;2、获得核能的唯一手段——诱导核反应;

课堂讨论:怎样实现U235的裂变?

    “从原因入手”实例之二

          

 

 

 

          3、人类对核能的选择——核武器及和平利用;4、核技术发展的应用——同位素技术及γ—刀技术。

Ø        粮食增产和化学中的神秘物质——催化剂(2课时)

讲课要点:1、导致农业革命的1911年——合成氨的实现;2、催化剂——粮食增产的功臣;3、催化剂虽然神奇但并不是万能的;4、催化反应的特点。

Ø        农药发展历程的启迪(2学时)

讲课要点:1、一位医生的建议成了农药发展的里程碑;2、化学家研究昆虫;3、植物生长调节剂。

 

 

 

 


 

          4、魔草上当——化学信息物质。

Ø        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高分子材料(4学时)

讲课要点:1、从小分子到高分子——材料的革新;2、小变大的方法之一——加成反应;3、塑料——从食品袋到不粘锅;4、小变大的方法之二——缩合反应;5合成纤维——从的确凉到尼龙;6、轮胎,不干胶以及尿不湿。

Ø        水资源的忧患和对策(2课时)

讲课要点:1、全人类缺水;2、水的污染与净化;3、林林种种的饮用水;4人类解决水资源忧患的希望——膜技术。

课堂讨论:如何选择饮用水?

 

 


 

         

Ø        大气污染与异常气候现象(4学时)

讲课要点:1、全球正在变暖——温室效应;2、下雨还是下酸?——酸雨现象;3、人类保护伞破了——臭氧层空洞;4、烟雾也会杀人;5、二恶英事件。

消防知识(3课时)

讲课要点:1、燃烧和爆炸;2、爆炸极限;3化学自燃;4灭火原理。(演示实验:镁条的燃烧和磷的自燃;演示实验:化学自燃——三氧化铬与酒精;课堂演示:干冰灭火器的正确使用)

Ø        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4学时)

讲课要点:1、水的表面张力;2、表面活性剂的特殊结构——双亲基团;3、从肥皂到洗衣粉;4、能杀菌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季胺盐;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洗洁净;6、表面挂活性剂的四大功能。

Ø        美化与健康——漫谈化妆品(1学时)

讲课要点:

课堂讨论:化妆品的有哪些功能?

 

 

 


 

1、化妆品的定义;2、香水和古龙水;3、护肤用品;4、护发用品;5、烫发和染发。

Ø        生命在于化学(1学时)

讲课要点:1、微量生命元素;2、宏量生命元素;3、从量变到质变——营养物质与毒物只一步之遥。

Ø        人类健康的保证——合成药物(1学时)

讲课要点:1PH 的妙用;2、染料也能当药物?3、蛇毒的启迪——一个新药的开发;4、化学家在药物开发上任重而道远。

考试方式:课堂练习34次(占总成绩的30%)和期末考试(闭卷或开卷)笔试(占总成绩的70%)。

 

高等数学

课程简介: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环境的发展和人才需要,加强基础学科的教学是很重要的内容。其中,在普通高校中进行高等数学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本课程,以财经和经济领域在数学中的应用为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经济类的数学运算和与数学有关的概念,掌握高等数学中基本的数学分析思想与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基本的逻辑思维和严格的学习研究学风。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程简介:《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以计算机系统结构为主线,以计算机原理为重点的一门硬件综合性课程。通过学习,让学生能熟悉信息系统中硬件子系统的结构,掌握其参数的选择技术。这门课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必修核心课,适用范围是已学过《计算机应用基础(一级)》课程的学生。

授课教师: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教研室  周安国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

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参加计算机二级考试打下基础,因此教学采用全国等级考试的教材。使学生掌握可视化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概念,熟悉Visual Basic开发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学会图形用户界面简单应用系统的开发技术。

授课方式: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和学生上机操作,在机房讲授,边讲边实习,及时指导操作方法,纠正操作错误,通过实例,体会程序开发的基本思想,学会程序开发的基本技术。

考试方法:笔试考试

授课教师: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教研室  徐国平

 

计算机辅助翻译

课程简介: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简称CAT)是指以计算机软硬件作为辅助工具来进行翻译的一种翻译模式。在这个网络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已经成为专业翻译人员的必备工具和有力武器。然而一方面,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的英语等专业尚未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且授课内容以文学翻译为主,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是不利的;另一方面,由于提高翻译效率的需要,大多数翻译学习者都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来作为翻译辅助工具,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指导,不少学生抛开印刷工具书,仅仅依赖于“金山词霸”或MS-Word等少数工具进行翻译,结果翻译质量反而下降。

有鉴于此,本课程旨在帮助学习者了解基本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和技巧,提高应用翻译能力,并帮助学习者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翻译的认识,在翻译研究和实践领域获得可持续的学习和发展能力。

授课教师:王正  博士

 

Flash动画制作

课程简介:FlashMacromedia公司的网页交互动画制作工具。用Flash制作的动画是矢量的,无论放大、缩小,都能清晰可见。用Flash制作的文件非常小,便于在Internet上传输,而且采用了流技术,可以实现边下载边播放,交互性、便捷性得到很大的提高,日益成为网络多媒体的主流。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使用Flash制作动画。

教学内容:1.初识Flash 82.绘图和填色;3.对象编辑;4.文本编辑;5.导入图形;6.使用层;7.图符与实例;8.创建动画;9.创建交互性电影;10.创建界面元素。

实践环节:各章节均有随堂实验,上机时间为20学时

考核方式:实践80%+理论10%+考勤10

授课教师:张 宁

 

Photoshop图像处理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我们经常使用到电子图像。但我们获得的图像很多时候不符合具体的要求,我们需要对图像进行相应的编辑处理以使其达到我们的要求。另外,有的用户还需要制作有特殊要求的图像。为方便学习、工作和生活,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图像处理的相关知识、掌握一门图像处理的工具。而Photoshop CS2作为一款功能强大的图像编辑软件,将成为您处理图像的最好帮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技术;了解相应软、硬件设备的规格、安装和使用掌握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工具集的基本作用和制作图像特效的基本方法熟悉图像处理中滤镜的概念和作用,并能使用Photoshop进行简单的图像制作。

教学内容:

1.      图像基础知识;

2.    photoshop操作界面介绍;

3.      photoshop工具箱介绍;

4.    图像调整;

5.    图层;

6.    蒙板和通道;

7.    滤镜;

8.      实例应用;

9.      图像创作实例。

教学形式、课时安排:讲课20学时上机8学时、练习2学时

考核方式:实践50%+理论40%+考勤10

参考教材:1、《PhotoshopCS2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普及版)》(含光盘);2《中文版 Photoshop CS2 入门必练》

 

性知识与艾滋病

课程简介:艾滋病已成为人类生命的前十位杀手之一,艾滋病就在你我身边。本课程通过VCD、幻灯片、同伴教育等多种直观,生动的形式介绍了艾滋病的发病机理、传播途径、临床表现、预防办法及相关的性知识、性传播疾病等。为了你的健康,为了人类的未来,请重视自我保护,珍爱生命,并把你获取的预防艾滋病知识告诉大家。

 

人与生物技术

课程简介:《人与生物技术》为拓宽21世纪大学生知识面的一门选修课,它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和化学知识的基础上,以深入浅出的讲解增强大学生对现代生物技术的理解。本课程从不同侧面,分专题介绍生物技术发展过程及应用;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寻求日后新的发展方向奠定基础。

 

计算机犯罪与取证

课程简介:本课程介绍计算机犯罪和取证涉及的四个领域:法律、计算机科学、法学和行为证据分析。具体讲述数字证据和计算机犯罪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相关术语、欧美相关法律的对比、调查推理、惯用手法和犯罪动机、计算机入侵调查、网络骚扰调查、Internet上的性犯罪和数字证据托辞等内容。本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数字化时代数字犯罪的特性、社会共识、法律依据、技术手段等综合知识,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增加学生对数字生活的防范意识,保护意识,技术见解。

 

航空概论

课程简介:全面介绍航空的基本知识,内容包括飞行器的分类、飞行环境等基本概念;流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作用在飞机上的空气动力,以及飞行性能,稳定性和操纵性等飞行原理;以空气喷气发动机为主,以活塞式发动机为辅的飞行器的动力系统;以飞行仪表,导航和自动控制为主的飞行机载设备;航空材料和飞机主要构造。对机场及地面保障系统,飞行器的可靠性和维修性也作介绍。

 

楼宇智能化技术

课程简介:《楼宇智能化技术》是一门新的、交叉性的、多学科性的应用技术,它是近年来建筑业和信息技术产业飞速发展的综合性产物,是“建筑电气”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楼宇智能化技术》作为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以及电工类专业选修的主要专业课程,将着重介绍国内外在发展“智能楼宇”这一高科技产业的最新的、并且是成熟的技术成果,以及当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动向,是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课程。

 

天文学基础

课程简介:天文学基础是一门面向非天文学专业大学本科生的公共选修课。本课程立足于“业余”和“普及”,旨在向广大青年学生普及基础的天文知识,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作为公共选修课,本课程只需要学生具备高中物理、地理及简单的高等数学知识。课程要求科学性、系统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介绍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发展历史、最新成果,还应积极与生活联系起来,介绍天文在历法、导航、农耕等人类生活方面的作用,多使用多媒体方式给学生观看图、表、照片、科教片。本课程课时数拟定为32学时,并可根据需要配合以专题讲座、实践教学等活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