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至2008学年第二学期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自然科学模块)课程简介

时间:2007-12-21浏览:8933设置

环境安全与健康

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介绍当前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生物环境安全与外来物种入侵、食品安全、生活环境与健康等,使学生了解环境安全与健康基本知识,增强环境意识

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环境的基本概念,了解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安全之间关系、生物技术与环境安全之间关系、以及各类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相应问题时,知道从何入手。

教学内容:

    1、绪论

(1)       环境的基本概念

(2)       人与环境

(3)       由《寂静的春天》引发的环境安全思考

    2、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1)       大气污染(主要污染物、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紫外线辐射)

(2)       水体污染与健康

(3)       土壤污染

(4)       噪声污染

    3、国家生态环境安全

(1)       战争与环境

(2)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与环境安全

(3)       我国环境保护有关政策与法规

    4、生物环境安全与外来生物入侵

(1)       生物实验室安全

(2)       生物武器

(3)       生物技术与应用

(4)       生物多样性与外来生物入侵

5、食品安全问题

(1)       食品污染和餐桌污染

(2)       食品工业新技术带来的问题(转基因食品)

(3)       绿色食品

6、生活环境与健康

(1)       室内环境与健康

(2)       电磁辐射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以课堂讲授与讨论为主,辅以照片、动画或短片观赏。

主要参考书:

1.       《现代环境科学概论》,卢昌义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ISBN:7-5615-2446-3

2.       《生活环境与健康》,白雪涛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ISBN:7-5025-5202-2

授课教师:同济大学 徐冉 副教授

学习经历:
    1991.081995.07 北京化工大学, 生物化工专业, 工学学士
    1995.08
1998.12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物理化学专业, 理学硕士
    2000.06
2004.12 新加坡国立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博士
工作经历:
    1999.012000.05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2004.01
2004.12新加坡国立大学, 热带海洋科学研究所, 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2005.09
至今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系 教师
研究方向:持久有机污染物(POPs)的监测和降解,生态友好型水处理剂的研究与开发,生态区和生态城市建设评估。

教学情况:

本科生课程:环境化学、环境科学专业英语、环境安全与健康知识
 
研究生课程:环境科学专业英语等课程
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004.11-2006.10  
网络资源在环境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同济大学教改项目
2004.11-2006.10  
环境学科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同济大学教改项目
2005.10
2007.10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通识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2006.11-2008.10  
环境化学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同济大学教改项目

科研情况:

主要科研项目:

1.          2005.10-2007.9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同济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基金项目

2.          2005.11-2007.11无锡蠡湖生态区项目评估与示范,无锡市政府

3.          2006.10-2007.12崇明岛域水环境演变规律与水质改善技术研究,上海市科委“登山计划”基金资助

4.          2006.10-2007.12崇明生态岛科技促进发展系统技术研究

5.          2006.10-2008.9生态友好型酶技术控制管道生物膜的研究,“同济大学青年优秀人才培养行动计划”资助

6.          2006.8- 2007.7建立中国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的研究,Bayer-IESD科研基金

7.          2007.4- 2009.3国际环境问题与中国环境政策研究,汇丰项目

重要著作论文: 

1.          Fang-Fang Chen, Shi-Long Wang, Xiang-Hu Liu, Ran Xu, Hong-Wen Gao. Interaction of brilliant red X-3B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 and application to protein assay. 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07

2.          Xiaoming Xue, Ran Xu, Bingru Zhang and Fengting Li. Current Pollution Status of Yangtze River and Controlling Measur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Pollution. Accepted. 2007. (SCI)

3.          Fengting Li, Hong Yang, Yan Zhao, Ran Xu. Novel Modified Pectin for Heavy Metal Adsorption.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8, 325-328, 2007. (SCI)

4.          H. Li, R. Xu, J. P. Obbard, Biodegradation of Pyrene in Marine Beach Sediments. Bioremediation Journal. 10(4), 169-177, 2006. (SCI)

5.          Teck Beng Lim, Ran Xu, Benito C. Tan, and Jeffrey P. Obbard.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in moss as bioindicators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in Singapore. Chemosphere, 64(4), 596-602, 2006. (SCI)

6.          Ran Xu, Li Ching Yong, Yong Giak Lim, and Jeffrey Philip Obbard. Use of slow-release fertilizer and biopolymers for stimulating hydrocarbon biodegradation.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51, 1101-1110, 2005. (SCI)

7.          Ran Xu, Angelina Ning Ling Lau, Yong Giak Lim, and Jeffrey Philip Obbard. Bioremediation of oil-contaminated sediments on an inter-tidal shoreline using a slow-release fertilizer and chitosan.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51, 1062-1070, 2005. (SCI)

8.          徐冉,李风亭,环境科学专业英语教学创新初探,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1),98-99

9.          徐冉,李风亭,邓慧萍,张冰如,环境科学网络信息资源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同济教育研究,20061),2629

10.       徐冉,李风亭,张冰如,世界主要网络专利资源综述,中国教育教学论坛杂志,200623),36

11.       徐冉,李风亭,环境科学专业英语教材比较,中国教育教学论坛杂志,200626),1,16

12.       徐冉,李风亭,张冰如,环境科学教学与网络信息资源,第七次全国高等工程教育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0681618日,昆明,ISBN 7-900718-27-3

13.       李风亭,徐冉,方平,周琪,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双语教学与国际交流的经验与思考,第七次全国高等工程教育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0681618日,昆明, ISBN 7-900718-27-3

14.       王洪涛,李风亭,徐 .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与节水. 中国给水排水. 23(2), 99-102, 2007. (EI)

15.       王海峰,张冰如,徐 冉,李风亭. 高炉煤气洗涤废水混凝与缓蚀阻垢剂协调性研究. 净水技术. 25 (6), 51-54, 2006.

16.       张冰如,李风亭,徐冉,循环冷却水处理配方的绿色化学研究进程,2006中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26届年会论文集,20061018-20日,中国,西安。p28-442006

17.       何永智,张冰如,徐冉,聚环氧琥珀酸(PESA)在中性介质中对A3碳钢缓蚀的极化曲线研究,2006中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26届年会论文集,20061018-20日,中国,西安。P79-832006

18.       Ran Xu, Angelina Ning Ling Lau, Kay Leng Ng, and Jeffrey Philip Obbard. Application of a slow-release fertilizer for oil bioremediation in beach sedimen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33, 1210-1216, 2004. (SCI)

19.       Ran Xu and Jeffrey Philip Obbard. Biodegrad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oil-contaminated beach sediments treated with nutrient amendment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33, 861-867, 2004. (SCI)

20.       Ran Xu and Jeffrey Philip Obbard. Effect of nutrient amendments on indigenous hydrocarbon biodegradation in oil-contaminated beach sediment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32, 1234-1243, 2003. (SCI)

21.       Ran Xu, Jeffrey Philip Obbard, and Eugene Tse Chuan Tay. Optimization of slow-release fertilizer dosage for bioremediation of oil-contaminated beach sediment in a tropical environment.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 19, 719-725, 2003. (SCI)

22.       Kay Leng Ng, Jeffrey Philip Obbard, and Ran Xu. Bioremediation of petroleum contaminated beach sediments: use of crude palm oil and fatty acids to enhance indigenous biodegradation.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157, 149-161, 2004. (SCI)

23.       Ran Xu, Li Ching Yong, Yong Giak Lim, and Jeffrey Philip Obbard. Use of slow-release fertilizer and biopolymers for stimulating hydrocarbon biodegradation in oil-contaminated beach sediments.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rine Pollution and Ecotoxicology, 1-5 Jun, 2004, Hong Kong.

24.       Ran Xu, Angelina Ning Ling Lau, Yong Giak Lim, and Jeffrey Philip Obbard. Bioremediation of oil-contaminated sediments on an inter-tidal shoreline using a slow-release fertilizer and chitosan.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rine Pollution and Ecotoxicology, 1-5 Jun, 2004, Hong Kong.

25.       Ran Xu, Jeffrey Philip Obbard, Li Ching Yong, and Yong Giak Lim. Effect of fertilizer and biopolymers on hydrocarbon biodegradation in sediments. Proceedings of the 2nd Conference on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 Sediments, 30 Sep.-3 Oct., 2003, Venice, Italy.

26.       Ran Xu and Jeffrey Philip Obbard. Enhancement of oil biodegradation in beach sediments using slow-release fertilizers Proceedings of the 2nd Conference on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 Sediments, 30 Sep.-3 Oct., 2003, Venice, Italy.

 

应用统计学

课程简介:通过学习应用统计学,你将学会怎样从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的现象或事物中获取数据(收集数据),再从数据中整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可学会在Excel软件下完成诸如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列联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非常实用的一系列统计分析工作。从而帮助我们对该现象或事物作出合理地推断或决策,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追求我们所拥有的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获取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三部分,合计30学时

1. 描述统计学: Ch1~Ch4

2. 推断统计学:

    (1)基础知识: Ch5~Ch6

(2) Ch7~Ch10       

3. 应用广泛的统计方法简介: Ch11 Ch12

使用教材统计学  俊平 何晓群 金勇进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1

参考书目:

1.管理统计学  徐国祥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9

2. 统计学  袁卫 庞皓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9

3. 统计学学习指导书  贾俊平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0

授课教师:罗雪梅 教授

 

高等数学

课程简介: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环境的发展和人才需要,加强基础学科的教学是很重要的内容。其中,在普通高校中进行高等数学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本课程,以财经和经济领域在数学中的应用为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经济类的数学运算和与数学有关的概念,掌握高等数学中基本的数学分析思想与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基本的逻辑思维和严格的学习研究学风。

授课教师:许乃则 副教授

 

网络资源评价与利用

课程目标:网络的发展与普及在为人类获取信息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为人类信息的获取带来了新的困难,因此,信息素养教育日益突出。信息素养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通识教育,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了解相关的信息知识、检索信息资源、分析评价信息、有效利用信息、遵守信息道德规范等,使得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掌握科学的检索方法,拥有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授课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

1、  信息意识教育

2、  信息道德与信息法规教育

3、  信息能力教育:包括信息检索的有关概念与基本知识、重要的中外文搜索引擎与检索技巧、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网上免费信息资源的来源与利用、图书馆各类资源的介绍与利用说明等等。

参考书目:

黄如花编著.网络信息的检索与利用.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肖珑主编的.《数字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

夏佩福主编.《电子技术与IT信息检索》.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张静波等编著.《信息素养能力与教育》.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课程作业:定题的实际检索练习

考核方式:定题检索实际操作

授课教师:图书馆 梁曦

 

Photoshop图像处理

课程简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在日常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我们经常使用到电子图像。然而,我们获得的图像很多时候并不符合具体的要求,这个时候就需要对图像进行相应的编辑处理以使其达到我们的要求;有的用户可能还需要制作有特殊要求的图像。要完成这些任务,我们必须掌握一件有用的工具。Photoshop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图像编辑软件。在掌握Photoshop的操作方法后,它将成为您处理图片的最好帮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技术,了解相应软、硬件设备的规格、安装和使用掌握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工具集的基本作用和制作图像特效的基本方法熟悉图像处理中滤镜的概念和作用,并能使用Photoshop进行简单的图像制作。

考核方式:实践50%+理论40%+考勤10

授课教师:何秀全

 

Flash动画制作

课程简介:FlashMacromedia公司的网页交互动画制作工具。用Flash制作的动画是矢量的,无论放大、缩小,都能清晰可见。用Flash制作的文件非常小,便于在Internet上传输,而且采用了流技术,可以实现边下载边播放,交互性、便捷性得到很大的提高,日益成为网络多媒体的主流。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使用Flash制作动画。

实践环节:各章节均有随堂实验,上机时间为20学时

考核方式:实践80%+理论10%+考勤10

授课教师:张宁

 

基于互联网的学习与创新

课程简介: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是互联网的世纪。互联网正在走进千家万户,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了不可缺少的角色。互联网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娱乐,更重要的是互联网能带给我们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如何在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互联网这一平台上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并了解基于互联网的各种创新应用的基本模式,从而融会贯通,在不断学习中进行不断地创新,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成长目标都有巨大的意义。

考核方式:平时60+期末论文40%

授课教师:张文正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程简介:《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以计算机系统结构为主线,以计算机原理为重点的一门硬件综合性课程。通过学习,让学生能熟悉信息系统中硬件子系统的结构,掌握其参数的选择技术。这门课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必修核心课,适用范围是已学过《计算机应用基础(一级)》课程的学生。

授课教师: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教研室  周安国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

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参加计算机二级考试打下基础,因此教学采用全国等级考试的教材。使学生掌握可视化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概念,熟悉Visual Basic开发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学会图形用户界面简单应用系统的开发技术。

学时学分:每周3课时,总共30课时,计2学分

授课方式: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和学生上机操作,在机房讲授,边讲边实习,及时指导操作方法,纠正操作错误,通过实例,体会程序开发的基本思想,学会程序开发的基本技术。

考试方法:笔试考试

授课教师: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教研室  徐国平

 

计算机辅助翻译

课程说明: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简称CAT)是指以计算机软硬件作为辅助工具来进行翻译的一种翻译模式。在这个网络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已经成为专业翻译人员的必备工具和有力武器。然而一方面,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的英语等专业尚未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且授课内容以文学翻译为主,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是不利的;另一方面,由于提高翻译效率的需要,大多数翻译学习者都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来作为翻译辅助工具,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指导,不少学生抛开印刷工具书,仅仅依赖于“金山词霸”或MS-Word等少数工具进行翻译,结果翻译质量反而下降。

有鉴于此,本课程旨在帮助学习者了解基本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和技巧,提高应用翻译能力,并帮助学习者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翻译的认识,在翻译研究和实践领域获得可持续的学习和发展能力。

授课教师:王正  博士

 

环境保护与节能

课程简介:该课程是为非环境类专业本专科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环境与环境科学、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能源与环境、环境与健康、大气污染与防止、水污染与防止、固体废物的处置与综合利用、物理性污染与防止、节能原理、能源转换及节能技术等基本知识,为学生今后从事有关环境保护与节能方面的工作打下必要的入门基础。

授课教师:陈闵叶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