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简介(社会科学模块)

时间:2008-12-18浏览:8645设置

中国与世界

主讲教师:苏长和 教授等(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

教学时间:授课10次,第11次考试,共33学时,2学分

授课时间:周二晚18:00—20:303学时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为主,配合一定的专题讨论

内容简介:

第一讲:中国与国际组织(苏长和)

第二讲:中国与国际组织:(苏长和)

第三讲:大国关系:中俄关系 (汪宁)

第四讲:大国关系:中俄关系 (汪宁)

第五讲:大国关系:中欧关系(戴启秀)

第六讲:大国关系:中欧关系(戴启秀)

第七讲:大国关系:中日关系(武心波)

第八讲:大国关系:中日关系(武心波)

第九讲:大国关系:中美关系(钱皓)

第十讲:大国关系:中美关系(钱皓)

教师简介:

苏长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教授,院长。1996年与1999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国际关系)硕士与博士学位。 2000年到2001年作为FREEMAN访问学者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CHAMPAIGN-URBANA分校东亚与太平洋研究中心从事研究。1999年到2006年任职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2001年至2006年),国际政治系副主任(2003年至今),中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世纪之星”(2002-2005),上海市2005年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才。兼任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东亚研究所学术委员、《国际观察》杂志编委会成员,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理事。

武心波: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观察》常务副主编、研究所党总支书记。1982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日本大阪教育大学研究生院,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国际关系)博士学位。1987年到1996年在日本留学并工作。1996年回国,同年至1998年任职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日本室。1998年迄今,任职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前身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社科院)。兼任中华日本学会理事、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理事,《日本学刊》特约撰稿人,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会员;上海日本学会会员;上海日本研究交流协会会员。

汪宁: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教授。19897月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苏联研究所获社会学硕士学位;20026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19969月至19979月作为普通访问学者在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从事研究;20026月至9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从事研究。2002年到2006年担任上海外国语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际观察》杂志编委会成员;2006-2007年在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作为高级访问学者从事研究。2006年起担任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理事、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理事。

戴启秀: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副院长。1978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并留校任教。1984-1985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公派留学;1992-1996年在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学习,获文科硕士学位。199610月起任职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社科院(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前身),从事欧盟和德国研究。期间,199820002001年在德国拜罗伊特大学经济法律系从事项目研究。兼任上海欧洲学会理事、上海国际关系学会理事、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理事;《德国研究》杂志副主编;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独立主持并完成省部级项目共4项。

钱皓: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教授,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美国研究所特邀研究员。 曾求学于南京大学历史系欧美研究中心、霍普金斯—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香港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纽约大学美国民族研究所。2003年获美国政府富布赖特夏季研讨班项目资助,2004年获中加交流学者项目资助,2004-2005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系交流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中美关系、美国研究、加拿大研究。

 

汽车文化

主讲教师: 李理光 教授、曹静 讲师同济大学

教学时间:授课10次,第11次考试,共33学时,2学分

授课时间:周一晚18:00—20:303学时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为主,配合一定的专题讨论

教学内容:

第一章  汽车历史

主要讲述汽车的诞生史,汽车发展100多年主要发展里程碑,以及汽车发展过程的演变史,对汽车未来的展望等。

第二章  汽车构造及基础知识

从汽车的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等方面讲述汽车基本构造,使同学们对汽车有个感性的认识。

第三章  欧洲汽车(德国)

欧洲是现代汽车的发明地,自发明那天起,欧洲汽车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第四章  欧洲汽车文化(其他国家)

讲述欧洲法国、英国、意大利等主要汽车强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他们的汽车文化。

第五章  美国汽车文化

美国作为车轮上的国家,是汽车大国更是汽车强国,汽车仿佛和每个美国人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汽车停车场、汽车旅馆等讲述美国特有的汽车文化,并介绍美国的主要汽车公司。

第六章  亚洲汽车文化

讲述日本、韩国汽车的发展史以及他们的汽车品牌。

第七章  中国民族汽车工业

讲述中国汽车发展的坎坷经历,作为汽车大国但还不是汽车强国,中国汽车人还要走很长的道路。

第八章  新能源汽车现状和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现代汽车发展史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结合世界各国、各大公司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讲述中国在这领域的成果。

第九章  汽车运动

结合世界三大著名汽车赛事,讲述汽车运动文化。

第十章  汽车轶闻及汽车视频欣赏

结合视频,演绎汽车发展史的奇闻轶事。

教师简介:

李理光 相关联接:http://222.66.109.20/jpkc/autoeazy/index.htm

曹静 同济大学讲师、在读博士

 

阿拉伯社会与文化

授课教师:陈万里 教授(东方语学院)

教学时间:授课10次,第11次考试,共33学时,2学分

授课时间:周二晚18:00—20:303学时

教学内容:阿拉伯国家概况,包括宗教、自然地理、地区历史、阿拉伯民族独立运动、石油问题、中东战争以及经济概况。使学生了解阿拉伯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跨文化商务交流

主讲教师:赵蓉晖 副教授(语言研究院)

教学时间:授课10次,第11次考试,共33学时,2学分

授课时间:周二晚18:00—20:303学时

课程简介:经济全球化和日益频繁的国际商务活动对多元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课程旨在提供一系列跨文化商务交流中的典型冲突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来提高学习者的多元文化认知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课程内容:

第一讲   课程导论、跨文化交流概述

第二讲   精神文化冲突案例分析:价值文化冲突

第三讲   精神文化冲突案例分析:思维方式冲突

第四讲   精神文化冲突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实战

第五讲   制度文化冲突案例分析:管理、契约方式

第六讲   制度文化冲突案例分析:企业文化融合

第七讲   制度文化冲突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实战

第八讲   行为文化冲突案例分析:言语行为方式

第九讲   行为文化冲突案例分析:非言语行为方式

第十讲   行为文化冲突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实战

第十一讲 开卷考试:就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提供解决方案

 

俄罗斯与当代世界

主讲教师:汪宁 教授(国际关系和外交事务研究院)

教学时间:授课10次,第11次考试,共33学时,2学分

授课时间:周一晚18:00—20:303学时

课程简介:自从20世纪末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作为一个国家独立至今已经拥有十几年的历史。在美苏两极旧体制瓦解之后,当代国际局势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转型时期。从整个人类发展的当代历史来看,这已经是当代国际秩序的第三次转型。到目前为止,转型还没有结束,新的国际秩序还处在建立和形成的过程之中,而且是困难重重。与前两次转型不同的是,时代背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两极主导世界的格局已经不复存在,美国的单边主义也陷入了穷途末路,多极的世界正在形成之中。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蔓延到全世界,使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和重建也被提上议事日程。作为曾经主宰世界的超级大国之一的俄罗斯,在国际新秩序形成的过程中想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国,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领土最广阔的国家。从17世纪开始一直到现在,俄罗斯作为一个新崛起的民族一直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普京的领导下俄罗斯正在重新崛起。历史再次为俄罗斯提供了极好的机遇。本课程将以第三次转型为起点,重点分析讲解俄罗斯在新世界秩序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它与其他世界大国,以及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课程将采用倒叙的方法,从第三次转型开始,对前两次转型过程中苏联(俄罗斯)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作用,以及俄罗斯作为一个民族国家在其发展形成的过程中对世界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辨正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对俄罗斯与当代世界,即在整个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地位、与中国、美国、欧洲以及众多周边国家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分析梳理。以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为切入点,使学生对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脉络、大国之间关系的发展过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作为国别学的俄罗斯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诸多问题在内的课题。在授课过程中将对涉及到俄罗斯的国际关系发展史,以及俄罗斯民族发展的历史也进行简单介绍,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简介:本课程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和外交事务研究院博、硕士研究生导师汪宁教授主持。汪宁教授长期从事国际关系和苏联-俄罗斯问题研究,拥有国际政治学博士学位,受国家教育部派遣多次前往俄罗斯进行学术访问。近年来承担并完成各类研究课题多项,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教学计划:

第一讲  俄罗斯在第三次国际秩序转型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

第二讲  俄罗斯与中国

第三讲  俄罗斯与欧洲

第四讲  俄罗斯与美国

第五讲  俄罗斯与独联体

第六讲  俄罗斯(苏联)在第二次国际秩序转型中的作用

第七讲  俄罗斯(苏联)与当代共产主义运动

第八讲  俄罗斯在第一次国际秩序构建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第九讲  俄罗斯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第十讲  俄罗斯政治进程和俄罗斯当代社会

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以教师授课为主,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俄罗斯政治、经济、文化进行全方位的介绍。考核形式为撰写论文一篇。

 

传媒与知识产权

主讲教师:刘海虹(法学院)

教学时间:授课10次,第11次考试,共33学时,2学分

授课时间:周四晚18:00—20:303学时

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案例分析和学生讨论为主。

课程介绍:人们通常将知识产权归属于法学领域,具体将之划为民法范畴。而媒介则属于新闻传播学领域。两个不同学科看似相距遥远,实则相互暗合关联。知识产权覆盖了人类的文化领域、经济领域、科技领域,它既涉及人类的精神领域,又事关人类物质生活。知识产权法旨在鼓励新技术的出现和新作品的诞生,以此促进文化传播,繁荣社会经济。知识产权法捍卫了人类在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权利。而媒介本身也是以人类生活为中心,事关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媒介的表达功能既是实现人类基本人权的重要体现大众媒介通过传播有益于社会的信息,让人类能够分享创新和创作的新成就,承担起了传播科技文化信息的责任。随着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加入WTO之后,知识产权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普遍问题。而传媒业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有着非常重要和特殊的作用:一方面,新闻传媒对宣传保护知识产权,对全社会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起着非常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另一个方面,传媒业自身也大量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近些年,传媒业知识产权纠纷不断。本门课程主要通过对有关知识产权基本知识和相关法律规定的介绍,对大众传播领域中的著作权、商标权、不正当竞争等问题的探讨使学生了解媒介与知识产权间的相互关系,对文化产业尤其是传媒行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的处理和权益的维护有一个知识上的储备和意识上的建立和强化,同时,也为学生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思路的开拓和知识结构的补充。内容涉及知识产权与媒介、新闻作品完整权与数码技术、新闻作品的二次使用、访谈作品的归属、新闻作品的剽窃与不正当竞争、电视节目版式的保护、媒介与商标、新闻报道与商业秘密的保护等诸多当前实践中的热点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章   概论   4学时

第二章 大众传媒与著作权   16学时

第三章 大众传媒与商标权   4学时

第四章 媒介与不正当竞争   6学时

参考文献:

魏永征 林丹林主编《影视法导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2月出版

郭娅莉 孙江华主编《媒体政策与法规》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月出版

魏永征主编《大众传播法新论》 法律出版社20061月出版

程德安 《媒介知识产权》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月出版

《知识产权》杂志 知识产权研究会主办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

考核方式:考勤与课堂表现占10%,平时作业占20%,课程结束撰写小论文占70%。

 

美国宗教与政治文化探析

主讲教师:毛小林国际教育学院)

教学时间:授课10次,第11次考试,共33学时,2学分

授课时间:周三晚18:00—20:303学时

授课方式:英语讲座;讲座与讨论;学生独立研究论文

课程简介:本课程为那些对美国文化感兴趣的本科同学而开设,其目的乃是在于帮助上外的本科生能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基础上,对美国宗教与政治文化有一个立体性的、分析性的理解与把握。只有对美国社会有一个宗教与政治文化角度的理解,我们习得的语言才能获得更多的内涵与目的。美国的宗教与政治文化,是美国社会的精髓,是我们全面了解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不二钥匙。本课程的10个主题涵盖了美国的新教、福音教派、少数民族宗教文化、 美国政治与宗教、美国政治文化解读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视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讨论,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许多有形的知识,也可以使他们的思维与知识水平获得大幅度的拓展与提升。

考核方式:

a.      3小时的小论文考试(可以避免抄袭与死记硬背)

b.      平时研究论文1篇。

教学内容:

1.          文化的定义及其意义

2.          美国宗教:历史与现状

3.          清教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4.          新教文化与美国社会

5.          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

6.          美国政治中的宗教

7.          美国政治文化解读

8.          美国自由主义政治文化

9.          美国政治的文化解释流派

阅读书目:

1.      American Cultural Studies

2.      A History of American Religion

3.      American Political Cultures

4.      American Ways

5.      American Religion, Politics and Cultures 

 

互联网学习与创业

主讲教师:张文正(网络信息中心)

教学时间:授课10次,第11次考试,共33学时,2学分

授课时间:周二晚18:00—20:303学时

课程简介: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Internet诞生后短短的几十年中,已涌现出众多创富英雄和传奇,其速度和规模超过任何一个传统行业。如何充分利用Internet上的各种资源和工具轻松地寓“学”于乐,深刻理解Internet创新的各种模式的本质,培养创新意识,学习初步的创业技能,为今后的就业或创业打下一定的基础(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学一点创业知识有备无患。另外学校乃至全市每年举行创业大赛,也有很多ideas是和互联网相关的)。

学习目标:

1、使用Internet上提供的各种交互工具组建个人学习环境和小组协作学习环境。

2、会综合应用互联网资源和工具,较大程度上提高信息素养。

3、了解当前互联网的创新模式,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有条件者进行创业实践。

教学内容:

1、互联网资源和工具综合运用

2、基于Web2.0的个人学习和“交友式”学习

3、互联网创新模式梳理和总结

4、互联网创新和创业实践(有条件的可以撰写创业计划书)

课时安排:讲课16学时,上机8学时,讨论6学时

考核方式:期末小论文

 

国际商法

主讲教师:唐琼琼(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课程简介:国际商法是调整国际商事交易和商事组织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内容主要讲授国际商法的基本概念、代理法、商事组织法、合同法、买卖法、产品责任法、票据法、国际商事仲裁。

 

旅游与生活

主讲教师:葛丽芳(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课程简介:本门课程首先从多角度介绍了旅游这种生活方式和经济现象;其次,从旅游者的角度介绍了作为一种休闲娱乐选择的、目前已经出现的各种旅游方式;第三,介绍了旅游生活中的一些必备常识;第四,从审美的角度介绍了如何在旅游中欣赏各种美;第五,着重介绍我国时尚旅游的著名景点。

 

证券投资学

主讲教师:高晓娟(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证券投资分析的一般理论,证券投资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证券组合投资和资本资产定价的有关理论和实际运用技巧,并结合我国证券市场上证券投资者的操作理念和行为以及证券价格的变动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本课程阐述和分析证券市场上证券价值及价格波动的内在原因和一般规律、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包括K线图分析、形态分析、均线分析、技术指标分析等各种分析原理和方法、证券投资组合和资本资产定价的有关理论模型及其在实际投资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分析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理解证券价格的变动原因及变动状况,并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状况及证券价格的波动情况及证券投资的状况具有感性认识。

 

知识产权法学

主讲教师:王凌红(华东政法大学)

教学目的:通过知识产权法学的学习,理解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内容、了解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发展情况。

基本内容:知识产权的特征,著作权的主体、客体、内容、权利的取得及保护期限,权利限制,邻接权。专利权的主体、客体及内容,专利的申请、审查及专利无效制度,专利权的限制。商标权的主体、内容、商标注册的申请、审查、注册商标的撤销等。其他知识产权制度。

 

立法学

主讲教师:郭清梅(华东政法大学)

教学目的:掌握立法原理、熟悉立法制度、掌握立法技术,为活跃立法理论的研究、完善立法制度的构建、提高立法技术的运用,并进而提升我国的立法质量提供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论。

基本内容:立法理论:立法价值、立法概念、立法原则、立法决策。立法制度:、立法权限体制、立法程序、立法解释、法的适用、立法监督。立法技术:设计技术、表述技术。

法律与人生

主讲教师:蒋德海(华东政法大学)

教学目的:人的一生应当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都会以不同的方式走完一生。有的人走的轻松愉快,有人的走的疲惫不堪;有的人风风火火,有的人则平平淡淡;有的人曲折跌宕,有的人则一帆风顺;有的人有滋有味,有的人则不堪回首……。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人生和法律之间的基本关系,及作为人生许多环节和要素的智慧、人格、诚信、爱情、友谊、挫折等与法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并通过大量案例的法律分析,使学生懂得人生的道路上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并能够经常地用法律来指导和规范人生的实践。

基本内容:让法律之光照亮人生、法律和信仰、法律和公平、法律和正义、法律和平等、法律和人格、法的预见性、权利的界限、婚恋中的法律、法和诚信、法和挫折、法和自由、人生和合法性、法和智慧、从苏格拉底之死谈法和道德等。

 

策划学

主讲教师:林剑放(东华大学)

课程简介:策划学是一门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课程。它不仅要教会学生进行思考,更要求学生会针对特定的目标和条件,进行整体的谋划和实施,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思维基础。内容主要包括:策划是什么;问题诊断术;目标定位术;策划概念与主题;策划构想;策划沟通;策划实施等。

 

专利和知识产权常识

主讲教师:陈晓川(东华大学)

课程简介:市场经济中,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的要求,对于技术的保密和知识产权的要求日益重要。本课程讲授的内容主要是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其重点内容为专利授予的条件、专利文献利用、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著作权常识。对专利和知识产权知识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选修。本课程对拓展学生视野、提高自身素质具有价值。

 

金融投资学

主讲教师:赵红岩(东华大学)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非财务金融专业课程中的一门选修课,它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知识的基础上,以证券投资行为为研究对象的一门金融学专业课程。通过学习金融投资学这门课程增强学生对证券市场的了解,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的证券投资分析的认识,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了解证券投资方面的知识,初步掌握证券投资的基础技能。

 

社交礼仪

主讲教师:刘奕(东华大学)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中国礼仪的概貌,并从理论高度探究礼仪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探究我们民族与其他民族相互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化和习惯性行为特征。使学生了解礼仪,规范行为,培养良好的气质、风度及涵养,以利于他们在生活中树立起良好的个人形象,帮助协调人际关系,更好地促进各方面的学习及利于今后的事业成功。

 

国际贸易ABC

主讲教师:李廷(东华大学)

课程简介:课程的任务是使非国贸专业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专业的概况和初步知识。基本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及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进出口实务概述;外贸函电简介;国际商法简介;国际商务谈判简介;国际服务贸易简介;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世界服饰品牌鉴赏

主讲教师:方敏 教授(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课程概述:本课程主要介绍世界各类时尚品牌的形成、风格及演变的过程,主要侧重于时尚品牌的介绍和鉴赏,通过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知识介绍,为学生了解时尚,了解各层面品牌准备基本的理论基础和认识方法。课程主要内容为 1,时尚品牌概述;2,服装品牌介绍;3,珠宝与饰品品牌介绍;4,时尚品牌-市场-消费心理。

 

交际艺术

主讲教师:田奇蕊 副教授(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课程概述:《交际艺术》是一门针对当今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而开设的课程。旨在培养文理科专业的大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口才形象、声音形象、交际形象”是人的“第二张面孔”,是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的展现和综合能力的体现。课程从普通话语音、语调(音准)、声音的色彩和美感(声美)等来加以塑造,弘扬祖国民族共同语。从思维、心理、语用、体态、礼仪、外在形象等方面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以使学生在步出校门走向社会后能够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的沟通能力,从而更好地推介自己、更快地寻找职业,适应社会,贡献社会。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