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第三届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的通知

时间:2011-06-08浏览:1363设置

 

高学会[201118

 

关于开展第三届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

创新与实践活动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高等教育学会、发明协会、教育技术协会;各有关高等学校;各有关单位:

为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知识产权意识,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和就业形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发明协会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决定举办第三届“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活动的承办单位为教育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

“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是面向专科及专科以上在校大学生(包括留学生)开展的、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实践能力与增强知识产权意识的一项活动。活动的英文名称为:NETWORK  ORIGINALITY  COMPETITION(英文缩写为“NOC”,简称高校NOC活动)。

作为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创新盛事,NOC活动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2007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正式设立“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以活动英文缩写“NOC”的中文译音为设奖名称)。这是迄今为止,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设立的、唯一一个面向广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以促进“自主创新”为目的的重要奖项。

第三届高校NOC活动分为竞赛和主题活动两项内容:

一、竞赛活动:(一)数字艺术类;(二)设计类;(三)智能机器人类;(四)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类;(五)创业(商业)计划;(六)发明创新;(七)教师类。

二、主题活动:(一)“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行动”网络竞赛;(二)大学生网络中英文挑战赛;(三)华语大学生艺术才能展示活动。

本届活动全国决赛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支持活动的国家机关: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科学技术司。

支持活动的有关单位: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社会服务部。

(本页无正文)

 

 

附件一:第三届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组委会及工作人员名单

附件二:第三届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专家委员会名单

附件三:第三届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内容

附件四:第三届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参赛及奖励办法

 

 

中国发明协会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日

 

 

主题词:信息技术   创新   实践   活动   通知

送:国家知识产权局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      中国教育电视协会

中国教育电视台        中国教育报刊社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社会服务部

 

2011年4月15日印发                  共计1000份


附件一

第三届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组委会及工作人员名单

   

周远清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李重庵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马维野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司长

 

陈志龙

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巡视员

 

杨志坚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会长

   

邢胜才

中国发明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宋成栋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首席顾问

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会长

副 主 任

鹿大汉

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范文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

 

王珠珠

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副会长

 

周冬成

教育部直属高校巡视专员

    (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列)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刘雍潜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秘书长

 

李维福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社长

 

吴建亮

无锡市科学技术局局长

 

沙玉梅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办公室主任

 

陆卫东

无锡市教育局局长

 

周浩明

无锡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高功志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总策划

秘 书 长

李维福

(兼)

副秘书长

任晓姮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常务副社长

 

胡凤茹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副主编

 

 

无锡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

 

张志新

无锡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

办公室主任

田学松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副社长

办公室成员     协调组织:刘袁、李健保

技术支持:尉方、沈心、孙雷、李京、马明洋

商务合作:孙雷、王飞、欧阳勇

宣传策划:王黎明、尹疌

办公室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25号北京汽车大厦6

编码     100021

办公室电话    0108766 413680308058

办公室传真    0108766 34588003

组委会网站     http://www.noc.net.cn


附件二

第三届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专家委员会名单

顾问

 

经福谦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主任委员

 

张际平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主任、教授

常务副主任委员(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列)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实验学院院长、教授

 

朱羽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

 

刘诗海

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副所长

 

李稚田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张福昌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名誉院长、教授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副研究员

 

程学旗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网络数据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程建新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

副主任委员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列)

 

王以宁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王宜怀

苏州大学飞思卡尔嵌入式系统研发中心主任、教授

 

孙伯良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吴志刚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

 

 

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陈明选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

 

陈瑞端

香港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中文及双语学系主任、教授

 

 

和君咨询集团事业部合伙人

 

崔世钢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韩洪光

中国发明协会宣传部部长

 

程建刚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

 

谢幼如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

委员(部分名单、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列)

 

 

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与理论系副教授

 

 

中国民航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王志军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教授

 

王昭顺

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老志钧

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苏盛辉

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系教授

 

李玉斌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副主任、副教授

 

李鸿儒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教授

 

吴伟民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

 

何晓佑

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沈宏兴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张景生

山东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院长、教授

 

陈贤浩

上海交通大学数字媒体研究所所长、副教授

 

陈建明

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陈新华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孟昭鹏

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孟祥增

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赵呈领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

 

赵建民

浙江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蒋文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傅之屏

四川绵阳师范学院创新学院院长、教授

 

谢瑞和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教授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


附件三

第三届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第三届高校NOC活动的竞赛项目和主题活动包括:

数字艺术类:动画制作,漫画创作,视频创作,数字摄影创作。

设计类: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景观设计。

智能机器人类:机器人超市购物,机器人舞林大会,机器人灭火。

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类:多媒体课件,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

创业(商业)计划

发明创新。

教师类: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课程。

主题活动:“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行动”网络竞赛,大学生网络中英文挑战赛,华语大学生艺术才能展示活动。

第一章  竞赛活动内容

一、数字艺术类竞赛

(一)动画制作竞赛

动画制作竞赛要求运用各类计算机动画设计软件,通过原创角色绘制、音效处理与动画制作,完成二维或三维的电脑动画作品。

1.参赛人数:14人。

2.参赛组别:竞赛设2D组和3D组,每位参赛选手选取其中一个组别进行参赛。

3.作品主题:参赛作品不限主题。

4.作品要求:作品须为原创。可以是表现一个情节的动画短片,也可以是具有完整故事的动画作品。要求具有1个以上原创动画角色,角色性格鲜明,题材健康向上,画面紧凑精美,音效紧贴主题,播放流畅。作品时间长度为不少于1分钟,不超过15分钟;播放格式不限。作品须配有PPT格式的演示文稿(阐述设计思想、制作过程等内容)、作品源文件及相关素材。

(二)漫画创作竞赛

漫画创作竞赛要求运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进行创作,画面形象充分体现原创,在符合客观规律的同时,充分发挥作者的想象力。

1.参赛人数:1人。

2.作品主题:参赛作品不限主题。

3.作品要求:作品须为原创。题材健康高雅,幽默不失文明,夸张不失真实,内容要与青年的生活状态相吻合,并反映时代特点。作品要求为多格漫画(不少于四格),脚本文字清晰工整。作品须配有PPT格式的演示文稿(阐述设计思想、制作过程等内容)、作品源文件及相关素材至少两个主要人物的漫像造型设计图,JPG格式

(三)视频创作竞赛

视频创作竞赛旨在培养大学生对影像的热爱,展示其DV影像创作成果,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参与艺术创作活动,活跃高校校园文化生活。

1.参赛人数:14人。

2.作品主题:参赛作品不限主题。

3.作品要求:作品须为原创。内容健康向上,贴近生活,题材范围不限。作品长度为510分钟。文件格式要求720*576分辨率,采用MPEG-2标准编码。作品须配有PPT格式的演示文稿(阐述设计思想、制作过程等内容)。

(四)数字摄影创作竞赛

数字摄影创作竞赛旨在激发大学生的摄影表现力与影像创造力,发掘与培养大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展现大学生的精神风貌。运用数码照相机和计算机影像处理软件,通过独立思考、独立拍摄以及独立影像后期处理完成作品。

1.参赛人数:1人。

2.作品主题:趣。

3.作品要求:作品须为原创。要求影像创意新颖,画面叙述流畅,主题阐释独到,具有审美情趣,引发观众思考。作品为数码照片,提交为组照,限6幅以内。照片命名格式:作品名称-作者姓名-序号。拍摄原图原则上要求使用Raw文件格式拍摄,拍摄时间须为2011年,参赛者必须保留数码照片拍摄信息(EXIF),否则视为无效作品。作品可以进行后期处理,仅允许影调、色调等的小幅调整,但不得对影像形态与真实性进行改动。后期处理作品要求JPG格式数字图像文件。图像文件不得小于3MB(后期处理存储JPG格式最佳品质12)。提交作品时务必将作品原始数码照片文件一起提交。作品须有标题,附上作者的创作阐述及作品注解。字数不超过100字。作品须配有PPT格式的作品创作演示文稿(阐述设计思想、制作过程等内容)。

二、设计类竞赛

(一)工业设计竞赛

工业设计竞赛要求运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以工学、美学、经济学为基础,对工业产品进行设计,使产品“在符合各方面需求的基础上兼具特色”。重点考查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技术能力、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1.参赛人数:13人。

2.作品主题:围绕规定主题“人性化‘鼠标’设计”、“农村家用汽车”、“携带式‘纯水器’设计”(三选一)完成作品;或由参赛选手自定主题进行创作。

3.作品要求:作品须为原创,并配有PPT格式的作品创作演示文稿(包括产品名称,设计定位和理念,创新点,产品草图、效果图等设计过程的说明)。其他要求详见竞赛规则。

(二)平面设计竞赛

平面设计竞赛要求运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进行创作。作品创意独特、以高水准的设计与制作水平,体现平面设计的创新思维与先进设计理念。

1.参赛人数:1人。

2.作品主题:NOC活动衍生品。

3.作品要求:作品须为原创,并具有系列性,设计风格和类型不限。作品规格为2开大小(530*760mm),格式为JPG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dpi作品须配有PPT格式的作品创作演示文稿(阐述设计思想、制作过程等内容)、作品源文件及相关素材。

(三)景观设计竞赛

景观设计竞赛要求以园林美学、景观生态学、植物学、建筑学等理论为基础,自行选择现实中的城市、郊区或自然场所中的一个地块(面积在600平方米左右,有一定地域的界限和地貌特征),对场所现状作深入的思考,结合主题,完成具有创意、特色鲜明的景观设计作品。重点考查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绘图能力。

1.参赛人数:14人。

2.作品主题:流动的景观。

流动是相对于稳定而言的,时间在流动,地球上的一切资源和生物都在流动变化之中,我们所身处的这个社会也在流动和变迁之中。景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蕴含生命力的。组成景观的元素在流动,时间和空间在流动,游园的人也在动态变化之中……同时,也要传承中国传统园林的精华,使设计作品具有古典园林的意境之美。

3.作品要求:作品须为原创。设计概念明确,针对主题,提出创意,充分运用设计语言,完成方案的设计。设计手法既有前瞻性、创新性,又要贴合实际,切实可行。作品须含现状平面图(1100)、设计平面图(1100)和效果图。包括文字说明在内,所有信息必须包含在1A1号图纸(841mm×594mm)内,表现形式不限,存储格式为JPG,精度不低于150dpi。作品须配有PPT格式的作品创作演示文稿(阐述设计思想、制作过程等内容)。

三、智能机器人类竞赛

智能机器人类竞赛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对人工智能的兴趣,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为机器人事业的发展发掘和培养后备人才。

本届智能机器人类竞赛包括:机器人超市购物竞赛,机器人舞林大会,机器人灭火竞赛。

四、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类竞赛

(一)多媒体课件竞赛

多媒体软件竞赛要求运用计算机开发各种多媒体应用类课件,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体现先进的设计思想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表现教学内容,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体现有效教学效果。

1.参赛人数:1人。

2.作品主题:参赛作品不限主题,须为各学科教学用课件(不包括PPT类课件)。

3.作品要求:作品须为原创。可以针对某个具体学科,也可以针对实验类或技能类教学。充分体现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教学目标明确,交互性强,实际教学效果好等。作品须配有PPT格式的作品创作演示文稿(阐述设计思想、制作过程等内容)、作品源文件及相关素材。

(二)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竞赛

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竞赛基于开源的Android平台,让大学生锻炼创新和实践能力,挑战自我并争取优胜;促进Android应用程序的开发与应用;为Android手机用户特别是大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应用程序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1.参赛人数:12人(可跨专业、跨年级、跨院校组成团队)。

2.作品要求:作品须为原创;作品类型为应用程序;作品可以在Android 2.1以上版本正常运行;不得将在其他同类比赛中获奖的作品拿来参加本次大赛;作品须配有PPT格式的作品创作演示文稿(阐述设计思想、制作过程等内容)、作品源文件及相关设计文档和素材。

五、创业(商业)计划竞赛

创业(商业)计划竞赛旨在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了解创业知识、树立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以角色性、情景性模拟创业实践,培养大学生创造性、创新性意识,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团队精神。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推动国内风险投资体系建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竞赛以考查选手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核心。

1.参赛人数:34人。

2.作品主题:参赛作品不限主题。参赛分为产品类和服务类。

3.作品要求:作品须为原创。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服务,围绕这一产品、服务,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可行的创业(商业)计划书。

六、发明创新竞赛

发明创新竞赛旨在响应党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培养大学生发明创新精神,切实推动高等院校培养更多经济社会发展缺乏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

1.参赛人数:14人。

2.作品主题:信息技术贴近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普遍认为“信息就是生命”、“信息就是金钱”,信息技术正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3.作品要求:作品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产权明晰,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必须符合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要求,并便于推广和应用。具有科学性、创新性、新颖性、实用性。须有不同角度外观彩色照片或研制过程图片与视频资料(视频中必须包含作品各个角度的拍摄、作者本人全程影像及声音的讲解)。视频时长:20-30分钟,要求画质清晰。作品须配有PPT格式的作品创作演示文稿(阐述设计思想、制作过程等内容)。

如作品已获得专利发明证书(限定为2008年以后),将转至“优秀专利”单项奖的评选,不再参评常设奖项。

七、教师类竞赛

(一)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

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要求运用计算机开发各种多媒体教学应用类课件,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体现先进的设计思想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表现教学内容,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体现有效教学效果。

1.参赛人数:1人(中青年教师,限45岁以下)。

2.作品主题:参赛作品不限主题,须为各类学科课堂教学用课件(不包括PPT类课件)。

3.作品要求:作品须为原创。可以针对某个具体学科课堂教学,也可以针对实验类或技能类教学。充分体现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教学目标明确,交互性强,实际教学效果好等。作品须配有PPT格式的作品创作演示文稿(阐述设计思想、制作过程等内容)、作品源文件及相关素材。

(二)网络课程竞赛

网络课程竞赛要求基于网络的各类课程的自主设计与开发,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与设计思想,教学目标清楚,内容完整,资源丰富,技术手段和方法运用得当,体现交互功能,教学运用效果优良。

1.参赛人数:1人(中青年教师,限45岁以下)。

2.作品主题:参赛作品不限主题,须为各类学科的网络课程。

3.作品要求:作品须为原创。课程教学目标清楚,内容完整,相关资源丰富,并经过实际教学使用,效果良好。作品须配有PPT格式的作品创作演示文稿(阐述设计思想、制作过程等内容)、作品源文件及相关素材。

第二章  主题活动内容

一、“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行动”网络竞赛

2011426日“世界知识产权宣传日”前后,发起大学生普及知识产权知识主题活动,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进一步宣传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推动自主创新教育。

活动内容为“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行动”网络竞赛。

二、大学生网络中英文挑战赛

大学生网络中英文挑战赛旨在检验高校大学生中英文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中英文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能力。普及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三、华语大学生艺术才能展示活动

华语大学生艺术才能展示活动是基于网络环境进行音乐、舞蹈和其他艺术形式的主题活动,将分阶段开展。阶段性活动的优胜选手,将有机会参加一年一度的现场才艺展示冠军赛。

 

(以上各项目的具体内容,详见组委会网站发布的竞赛规则;主题活动另行通知


附件四

第三届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参赛及奖励办法

第一章  参赛范围

凡在举办活动决赛当年7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中国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包括留学生,不包括在职研究生)都可报名参赛。

鼓励海外高校的在校学生以个人或学校组团的形式报名参加。

第二章  参赛方式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知识产权局、团委、科协、高等教育学会、发明协会、教育技术协会和各高校等联合设立省级组委会和评审委员会,负责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的组织协调、参赛作品资格审查和作品初评,并按照全国组委会分配的名额,择优推荐选手参加全国决赛。

如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未统一组织开展活动,允许各高校作为活动组织单位,根据自愿参加的原则,组织初赛和复赛,并按照全国组委会分配的名额,择优推荐选手参加全国决赛。

第三章  时间安排

一、各地初赛和复赛

接到全国组委会开展活动的通知后,各地即可开始组织本地的初赛和复赛。各阶段时间安排如下:

120115-8月,各地根据竞赛内容准备参赛作品。

220118-9月,各地自主进行初赛、复赛。

二、向全国组委会报送参评作品

1、作品提交截止时间:2011930日。

2、全国组委会于201110月上旬公布决赛入围名单。

三、决赛报名、现场竞赛暨表彰

1201110月中旬为全国决赛报名阶段。

2201111月上旬举行全国决赛暨表彰大会,公布获奖情况,并向获奖单位及个人颁奖。

第四章  作品申报

各地/校经过本地初赛、复赛,向全国组委会报送参加全国决赛的作品时,统一采取网上申报的方式。

申报网址:http://www.noc.net.cn。登录后,进入“竞赛平台”进行报名并在线提交作品。

参赛选手应按要求填写作品申报表并在线提交;同时,将由地方组委会或所在院系负责人签字、盖章的纸质作品申报表用快件方式邮寄至全国组委会。

第五章  奖励办法

参加各地初赛、复赛但未进入全国决赛的作品,由各地向参赛选手颁发证书;参加全国决赛的作品,由全国组委会向参赛选手颁发证书。

全国决赛阶段的奖项设置分为“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部分赛项另设有一定比例的单项奖,以鼓励在某一方面具有突出特色与创新性的选手。对于“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及各单项奖获得者,将颁发适当奖金或奖品。

对于参赛学生的指导教师,将颁发优秀指导教师证书(授予所指导学生在全国决赛获得一等奖的指导教师)和指导教师证书(授予所指导学生在全国决赛获得二、三等奖的指导教师)。

全国决赛阶段各等级奖项将根据单项作品数量和参赛选手数量,按一等奖不超过15%、二等奖不超过25%、三等奖不超过40%的比例确定。

第六章  参赛费用

对参赛选手不收取报名费和评审费。进入决赛的选手现场须缴纳会务费(含餐饮费、资料费、竞赛场地及设备租赁费、抵达决赛地后参赛期间的团体人身保险费等);学校至决赛地的往返交通费用和决赛期间的住宿费由选手自理。确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参赛选手,可通过各地组委会向全国组委会办公室申请减免相关会务费。

(参赛及奖励办法由全国组委会负责制定、修订和解释。全国组委会保留所有相关活动最终解释权与活动更改之权利)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