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事务方面人才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06-11-16浏览:1821设置

      我校法学院国际政治专业是2001年新设置的新办专业。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和我校实际,该专业的专业方向定为国际事务(International Affairs)。在目前的发展看来,这还是一个新兴的专业或曰行业。到现今为止,在上海的高等院校当中,这个专业为数不多。

      国际事务,或更专业的称法:国际公共关系,虽为新兴,但也肯定是一个符合我们时代发展潮流的学科。其内涵乃由传统的“国际政治”之概念演绎而来,既包含了传统的国际政治的内涵,又大大超出了对其传统的理解。对这一新兴专业领域的认识需要我们运用全新的理念和眼光来看待它,针对目前的国内外形势,尤其如此。可以随手举一些众所周知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去年亚洲的那场SARS危机、今年还正在进行中的禽流感风波、朝核危机之六方会谈、美国去年的倒萨对伊战争,及至时间离我们稍远一点的东芝笔记本电脑事件、微软垄断案等等……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事务已经不仅仅只涉及政治领域了,它们几乎已经涵盖了政治、经济、商业、公共医疗卫生等绝大部分专业领域——大到涉及国家外交,小至牵动每一个公民的日常生活。而如何在事件或者危机发生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应对措施也正是我所说的国际事务(国际公共关系)学科专业所研究讨论的范围了。

      再回过头来看看如今社会对这方面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除去上面提到过的那些新鲜的例子以外,我们也可以看到——除联合国等传统的政治领域的国际组织外,其它涉及经济、公共卫生、救济、行业等的专业化国际组织的地位和实质性作用正在不断地提高与更充分地发挥——SARS危机和禽流感风波中世界卫生组织的作用有目共睹。此类国际组织的实质性作用的发挥其实就是有赖于更多更高素质的国际公共关系人才的参与和协调,我想这应当是毋庸置疑的。收回目光,就只来看看上海吧——要建成为经济、金融、航运、旅游等中心的目标、日趋完善的政府管理与城市规划、2010的世博、集聚的人气和频繁不断召开的各种高级国际会议……这将会是个可以大展拳脚的舞台——就更别说上海以外还有北京2008的奥运了。

      谈到以上这么多,但如果人才自身的素质不够高,那也将是毫无意义的。就笔者的观点来看,提高综合素质之首要要善于学习。先来看看所谓高素质的要求吧——我的看法是:理想的性格+既博又专的合理的知识结构+恰当有效的沟通实践能力——而这些并非一时一刻可以达到的;除去导师的引导启迪,本人的自我塑造与锤炼不可或缺,此即谓善于学习。作为大学的本科教育,师生要相互配合,要在每个人的头脑中构建起一个坚实、清晰的方法论大框架,并填充有关的基础性的专业知识,诸如,国际法律、世界经济、跨文化交流等之类,和外语等必备的专业技能,对于我们上外的国政学生而言,尤其如此;在上海目前已经开设了的国际公共关系和国际政治相关专业的高校中,笔者个人认为,上外的学科专业背景较于其他院校的这个专业是有一定优势的——这种优势在于学习外语和外国的文化使学生始终拥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同时又有精通外语这一国际沟通的专业技能;也许在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开阔的眼界上略有欠缺,这也是需要师生共同的观念转变来解决的;但将外语优势和跨文化知识传播作为依托就比较有可能培养出最为当今人才市场所认可的优秀国际政治人才。总而言之,“既博又专、人格健全”,可谓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是十分符合时代潮流的人才评价标准——而真才实学则永远是评定所有人才的唯一标准。

      国际事务(国际公共关系)专业方向是一个建立在其他各基础学科之上的高层次综合应用学科,所以,要学好它,也就必须什么都多懂一些、又有一定的实际经验、敢闯敢为。此篇小文,无法对有关话题作更加深入和细化的讨论与表述,仅为浮光掠影的皮毛之述而已。若想用尽可能准确而精练的语句来概括的话,那便是:博闻广记、术业专攻,打造“精品人”,做好了人,也就学好了现代社会的国际关系——是谓“读书做人”即同此理吧。(陈璐,国际政治专业2001级1班学生)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