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抓好教学六环节,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时间:2010-11-29浏览:3215设置

 

结合本学院“专业+英语”的复合型教学特点,法学院严格遵循教务处的教学工作指导原则,在本科教学的六项基本环节晨读、课外阅读、备课、上课、作业、考试方面进行了细节规划,为进一步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晨读环节,学院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晨读的重要性,明确规定晨读时间。晨读内容教师指定和学生自选兼而有之,晨读形式丰富多样,低年级同学跟读磁带录音及电台广播、高年级同学进行口头即兴作文、自问自答等。教师则在课后答疑和电子邮件交流时对学生晨读的内容和质量进行了解、检查,并为学生解答疑惑、纠正错误。

课外阅读环节,学院在每学期开始前都经过教师相互商讨,参照国家教育部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必读书目,结合本学院各专业的具体特点,并充分征求学生意见,开出一份1520本左右阅读书单。学院也注意到书目的趣味性、广泛性、多样性、可借性,不仅涵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哲学、政治、历史等方面经典,还推荐网络上相关的音频和视频读物,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有策略地进行阅读,并要求学生书写读书报告,互相交流,分享心得。

备课环节,为打造英语、法学的复合型人才,法学院对英语语言基础教学紧抓不懈,备课时尤其注重如何让学生从课文结构,主旨思想和语言欣赏等多层面欣赏课文,并查找补充大量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多维度、发散性地进行思维。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学院要求每位教师充分发挥个人空间,在教案中综合多种元素,如多媒体课件,课后作业,检测手段和评析方法,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最关键的一环,法学院一直将如何创造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出发点,始终认为课堂教学上,教师是辅助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发起问题、分析问题和最终解决问题的主体。因此,特别重视针对不同课程特别是法学类各专业课的特点,将理论讲解和教学实践紧紧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法庭、主题辩论等方式加强学生对看似复杂繁冗的法律文献的消化吸收,发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作业环节,法学院要求每位教师根据教授课程特征和课堂进度布置相应的课下阅读和写作任务,尽量使作业形式多样化,如发言讨论、课外调查、主题展示等,督促学生发挥个人能动性,在课外广泛查阅资料、独立调查取证。每份作业经过教师改阅后,都会在课堂上集中评讲;同时鼓励学生对作业进行互相检查评改、提出改进的意见建议,这样不仅有利于开阔思维,更有利于在比较中提高。作业表现会体现在最终学生的学术考评里。

考试环节,为尽可能客观、公平地评价学生的学术表现,法学院综合考虑到各个方面,如平时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及教学实践完成情况、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另外,在专业及英语课程考试中,学院赋予任课教师自主权决定不同的考试测评形式,把考试这种手段与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结合起来,以加强学生语言和专业学习两方面的学习效果。

(法学院教师陶茜、刘海虹)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