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庆华副校长与出席交流周活动其他代表合影
冯庆华副校长与马来西亚教育官员交流
8月16--18日冯庆华副校长出席了由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
自2008年起,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已连续举办了四届。本届交流周进一步落实了前三届交流周达成的共识,特别是“双十万学生流动计划”等倡议,推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在教育领域的务实性合作,推动了区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唐虔,国务院参事、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中国驻东盟大使佟晓玲,东盟秘书处副秘书长密士兰·宾·卡曼,贵州省出席会议的有中共贵州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龙超云,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久,贵州省副省长刘晓凯,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刘鸿庥出席了交流周开幕式。
郝平在致词中说,构建中国—东盟更有深度、更加持久的合作共赢关系,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人文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有赖于夯实世代友好的民意基础。他指出,今后,中国—东盟教育合作的方向有3个方面,首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东盟高校应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合作,增强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教育国际化是推动人文交流的基础,要培养国际型人才,增进不同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必须派学生、学者到相关国家去了解该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其次,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是彰显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高等院校的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不断根据实际作出调整。中国与东盟各国都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资源环境制约、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等各种严峻挑战,必须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制度。再次,创新能力是大学的灵魂,创业能力不仅已经成为企业招收人才的重要标准,而且越来越成为大学的培养目标。中国—东盟高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合作,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并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唐虔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致词。他高度赞扬了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合作机制,认为这是国与国之间教育合作非常好的典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这样的合作机制。
教育部相关司局领导及亚洲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东盟十国的部分驻华使节、教育官员、大学校长、专家、学者,以及中国部分高校校长、专家、学者以及贵州省相关部门和全省高校负责人等共计300余人参加了交流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