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教委批准并公布了2011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名单,全市共立项200项,我校共有6项目获准立项,分别为:曹德明领衔的《育人为本、质量为先、能力为重——基础法语教学改革》、查明建领衔的《英语专业高端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研究》、杨力领衔的《应用经济学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赵美娟领衔的《外语类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冯庆华领衔的《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吴友富领衔的《公共关系学专业的教学标准研究与实施》。
我校将按照市教委有关文件要求,切实加强对教改项目的的管理,积极支持项目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推动我校本科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教务处肖琳)
附件: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同意2011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的通知(沪教委高〔2011〕52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文件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同意2011年
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的通知
各高等学校: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组织申报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的通知》(沪教委高〔2011〕44号)精神,我委组织开展了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的申报工作。经学校申报,专家评审和我委审核,现同意复旦大学《研究型大学教师发展制度(FD)的系统建构》等200项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并资助每项项目经费5万元。
请各高校加强管理,认真组织实施,按时结题。我委将于2012年9月进行项目验收。
附件:2011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汇总表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二○一一年十一月八日
主题词:教育 教学 改革 项目 通知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 2011年11月11日印发 | |
(共印85份)
附件:
2011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汇总表
学校 | 项目序号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复旦大学 | 1 | 研究型大学教师发展制度(FD)的系统建构 | 陆 昉 |
复旦大学 | 2 | 药学创新性实验新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 侯爱君 |
复旦大学 | 3 | 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体系构建与外延拓展 | 郁秀兰 |
复旦大学 | 4 | 核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张雪梅 |
复旦大学 | 5 | “三维五化双主体互动式”《创新与创业》教学模式 | 宁 钟 |
复旦大学 | 6 | 创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新体系,提升学生科研素质 | 殷莲华 |
复旦大学 | 7 | 卓越工程教育——复旦微电子专业教育特色的挖掘和拓展 | 周 嘉 |
复旦大学 | 8 | “现代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及实践”课程体系 | 谢锡麟 |
复旦大学 | 9 | 实验教学中的科研元素与创造性训练 | 张新夷 |
复旦大学 | 10 |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理念与实践 | 王德峰 |
复旦大学 | 11 | 立足基础、着眼能力——建设进阶型有机化学实践课程体系 | 高 翔 |
上海交通大学 | 12 | 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郑益慧 |
上海交通大学 | 13 | 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黄 震 |
上海交通大学 | 14 | 研究性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 胡开宝 |
上海交通大学 | 15 | 交叉融合体验自主探索大电类培养新模式 | 俞 勇 |
上海交通大学 | 16 | 传播系“教学”“实践”双平台课改模式研究 | 薛 可 |
上海交通大学 | 17 | 基于能力培养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内涵建设 | 张 峰 |
上海交通大学 | 18 | 材料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核心问题研究与实践 | 王 敏 |
上海交通大学 | 19 | 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高 捷 |
上海交通大学 | 20 | 以教师教学为中心的资源优化配置改革研究与实践 | 江志斌 |
上海交通大学 | 21 | 规则与善治:沟通个人与社会的通识教育 | 徐向华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22 | 基于能力培养的卓越医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 张艳萍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23 | 国际化卓越护理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章雅青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24 | 医学生数字化医院信息技能培养新模式的探索 | 陆斌杰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25 | 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和管理体系建设 | 梅文瀚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26 | 口腔医学模块式课程体系改革评价研究 | 张建中 |
同济大学 | 27 | 加强数学基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探索 | 蒋凤瑛 |
同济大学 | 28 | 理工融合与教研创新一体化环境实验教学体系 | 徐竟成 |
同济大学 | 29 | 同济大学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 | 王晓国 |
同济大学 | 30 | 卓越汽车预备工程师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与实践 | 吴志军 |
同济大学 | 31 | 基于产学研用的软件工程本科教学体系与实践 | 江建慧 |
同济大学 | 32 | “卓越计划”下的建筑、规划、景观本科教学体系重构 | 黄一如 |
同济大学 | 33 | 卓越医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 徐国彤 |
同济大学 | 34 | 构建理工类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平台 | 龚沛曾 |
同济大学 | 35 | 力学跨学科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课程体系建设 | 郑百林 |
同济大学 | 36 | 师生团队研制小飞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 沈海军 |
华东师范大学 | 37 | 基于“卓越教师”定位的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项目 | 陆 靖 |
华东师范大学 | 38 | 基于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 戴立益 |
华东师范大学 | 39 |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 郑祥民 |
华东师范大学 | 40 | 思政课有效促进免费师范生树立终身从教信念研究 | 宋 进 |
华东师范大学 | 41 | 多层次多维度软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朱惠彪 |
华东师范大学 | 42 | 社会历史调查与史学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 沐 涛 |
华东师范大学 | 43 | 体育艺术顶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周 燕 |
华东师范大学 | 44 |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庄辉明 |
华东师范大学 | 45 | 因应学科发展,拓展生态学野外实习内容 | 王希华 |
华东理工大学 | 46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研究与实践 | 涂善东 |
华东理工大学 | 47 | 专业新培养模式的探索——按需培养,分类施教 | 赫崇衡 |
华东理工大学 | 48 | 化学类专业创新型实验建设 | 孙学芹 |
华东理工大学 | 49 | 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电类课程教学新模式与新手段探索 | 林家骏 |
华东理工大学 | 50 | 强化工程教育内涵,奠定国家重点专业基础 | 唐颂超 |
华东理工大学 | 51 | 上海高校全英语课程评价 | 孙济庆 |
华东理工大学 | 52 | 青年师资教学培训基地的建设 | 乐清华 |
华东理工大学 | 53 | 实施质量工程,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 | 黑恩成 |
华东理工大学 | 54 | 教学科研互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 黄 婕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55 | 育人为本、质量为先、能力为重——基础法语教学改革 | 曹德明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56 | 英语专业高端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研究 | 查明建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57 | 应用经济学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杨 力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58 | 外语类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 赵美娟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59 | 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 冯庆华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60 | 公共关系学专业的教学标准研究与实施 | 吴友富 |
东华大学 | 61 | “三位一体”创新型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李 俊 |
东华大学 | 62 | 国际化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何瑾馨 |
东华大学 | 63 | 电气信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仇润鹤 |
东华大学 | 64 | 产学研合作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 周亚素 |
东华大学 | 65 | 高校实验室智能化管理模式的综合改革与实践 | 吴 良 |
东华大学 | 66 | 面向高校师生发展的E-learning建设与研究 | 刘建平 |
上海财经大学 | 67 | 主动创新导向的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 陈信元 |
上海财经大学 | 68 | 以“金融实验班”为载体的卓越金融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 赵晓菊 |
上海财经大学 | 69 | 卓越财经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研究 | 郑少华 |
上海财经大学 | 70 | 构建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内部评估体系研究 | 何玉长 |
上海海事大学 | 71 | 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类本科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 郑 苏 |
上海海事大学 | 72 | 高端航运服务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研究 | 曲林迟 |
上海海事大学 | 73 | 上海海事大学卓越工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 张秋荣 |
上海海事大学 | 74 | 基于远洋实习船的航海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 肖英杰 |
上海海事大学 | 75 | 面向港航业的物流人才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建设 | 沙 梅 |
上海海事大学 | 76 | 航海心理研究与教学实践 | 俞 平 |
上海音乐学院 | 77 | 音乐学写作教学改革及相关问题研究 | 韩锺恩 |
上海音乐学院 | 78 | 上海音乐学院选修课程体系建设 | 刘 晶 |
上海戏剧学院 | 79 | 上海戏剧学院工作室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 厉震林 |
上海戏剧学院 | 80 | “四维一体”复合型导演艺术人才培养实践基地 | 卢 昂 |
上海体育学院 | 81 | 体育院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 | 吴 瑛 |
上海体育学院 | 82 | 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院校体育教育过程一体化的开发研究 | 韩 冬 |
上海体育学院 | 83 |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体育院校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索 | 王 兴 |
上海体育学院 | 84 | 媒介融合时代体育传媒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 肖焕禹 |
上海体育学院 | 85 | 基于教学科研一体化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教师团队建设研究 | 陈锡尧 |
华东政法学院 | 86 |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何勤华 |
华东政法学院 | 87 | 侦查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与完善 | 杨正鸣 |
华东政法学院 | 88 | 国际争端解决模拟竞赛课程化建设 | 刘宁元 |
华东政法学院 | 89 | 刑法学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的实践 | 刘宪权 |
华东政法学院 | 90 |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标准研究 | 范玉吉 |
上海海洋大学 | 91 | 经济管理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平 瑛 |
上海海洋大学 | 92 | 传承与创新—依托实验中心 培养新型水族人才 | 江 敏 |
上海海洋大学 | 93 | 电子政务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设计 | 杨 杨 |
上海海洋大学 | 94 | 产学合作培养我国远洋渔业紧缺人才 | 宋利明 |
上海海洋大学 | 95 |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与实施 | 周应祺 |
上海海洋大学 | 96 |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定位与运作机制研究 | 陈 慧 |
上海海洋大学 | 97 | 高校基层教育教学组织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许四杰 |
上海电力学院 | 98 | 基于两“园”对接、三“堂”互动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潘卫国 |
上海电力学院 | 99 | 新形势下电力特色专业教学标准的探索与实践 | 李东东 |
上海电力学院 | 100 | 热能动力专业重能力强实践培养模式的研究 | 任建兴 |
上海电力学院 | 101 | 面向智能电网信息类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 雷景生 |
上海电力学院 | 102 | 产学研结合建设涉电信息管理人才培养体系 | 施泉生 |
上海电力学院 | 103 | 材料化学专业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 徐群杰 |
上海电力学院 | 104 | 以强化实践与创新为特色的电力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 | 符 杨 |
上海电力学院 | 105 | 教学科研相长的热能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的构建 | 吴 江 |
上海大学 | 106 | 通识教育背景下新生研讨课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陈方泉 |
上海大学 | 107 | 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 鲁雄刚 |
上海大学 | 108 | 探索基于产学研的卓越计划培养体系 | 彭章友 |
上海大学 | 109 | 卓越计划推进中的过程管理与制度建设 | 赵翠莲 |
上海大学 | 110 | 面向全校本科生的公共实验创新平台的构建 | 华子义 |
上海大学 | 111 | 大学跨学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 | 张丹华 |
上海大学 | 112 | 通识教育理工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 盛万成 |
上海大学 | 113 | 高校思政课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连接模式研究 | 李 梁 |
上海大学 | 114 | 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基础力学课程教学创新体系 | 朱怀亮 |
上海大学 | 115 | 大类通识改革中的文基班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 曾 军 |
上海大学 | 116 |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 | 查灿长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117 | 中医经典课程教学策略优化之研究 | 叶 进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118 | 开放式创新性中医药实验教学体系与模式研究 | 张伟荣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119 | 中医院校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 丁年青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120 | 基于中英合作办学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陶建生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121 | 融合中医人文特色护生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 张翠娣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122 | 针灸推拿学专业课程国际化研究 | 沈雪勇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123 | 体现默会认知与知识整合的中医教学新策略 | 徐 平 |
上海中医药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 124 | 中医药院校通识教育合作发展研究与实践 | 林 勋 秦 虎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125 |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实践与研究 | 魏建平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126 | 中医学专业社区实践课程与教学基地标准研究 | 舒 勤 |
上海师范大学 | 127 | 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 李利珍 |
上海师范大学 | 128 | 学前教育专业结构化实践教学教程体系制订 | 高湘萍 |
上海师范大学 | 129 | 影视专业综合创作实践 | 齐 青 |
上海师范大学 | 130 | 地理专业基础课程“两步骤”实践教学优化组合研究 | 胡小猛 |
上海师范大学 | 131 | 情景探索式主导的金融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 茆训诚 |
上海师范大学 | 132 | 旅游管理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的研究与实践 | 朱立新 |
上海师范大学 | 133 | 金融应用创新技能培养的实验教学标准研究 | 王周伟 |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 134 | 耦合条件下“意会信息”传递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 周 斌 |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 135 | 全方位、立体化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 杨晓雁 |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 136 | ERP综合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 郭新顺 |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 137 | 资产评估本科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 | 应尚军 |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 138 | 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葛丽芳 |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 139 | 基于国际认证视角的卓越商科人才培养研究 | 宋彩萍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140 | 旅游管理(邮轮经济)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与实践 | 吴明远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141 | 城市轨道交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方 宇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142 | 汽车电子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研究 | 张莉萍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143 | “工商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 | 石明虹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144 | 卓越教育的工程实训平台功能创新与实践 | 余 粟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145 | 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改革与实践 | 赵德钧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146 | 公共管理学科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研究 | 张健明 |
上海理工大学 | 147 | 上海理工大学卓越工程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 陈敬良 |
上海理工大学 | 148 | 产学研合作共建制造业创新型大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丁晓东 |
上海理工大学 | 149 | 光电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 郝润科 |
上海理工大学 | 150 | 建环专业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 | 黄 晨 |
上海理工大学 | 151 | 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张振东 |
上海理工大学 | 152 | 跨学科通识教育平台式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 | 魏景赋 |
上海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153 |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与实施 | 杨坚争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154 | 通过产学研合作构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创新平台 | 徐家跃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155 | 基于培养机制创新的卓越一线工程师培养改革 | 周小理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156 | 应用型卓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魏拴成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157 | 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改革 | 徐瑞云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158 | “数控设备故障诊断及高端技术维护应用型人才培养” | 张锁怀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159 | 具有行业应用特色的工程师培养体系的研究 | 李晓斌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160 |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程型”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 | 娄斌超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161 |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三维融合实践创新教学改革 | 钱 锐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162 | 机器人创新项目在工程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 马文新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163 | 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 魏文静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164 | 应用型本科跨学科通识教育课程的研究与开发 | 常小勇 |
上海金融学院 | 165 | 基于CO-OP的本科应用型金融人才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 刘玉平 |
上海金融学院 | 166 | 人才培养创新考核方法研究 | 汪宜丹 |
上海金融学院 | 167 | 基于教学技能提升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应小陆 |
上海金融学院 | 168 | 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金融会计人才教育模式改革与实践 | 姜雅净 |
上海金融学院 | 169 | 高校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的研究与实践 | 张慧文 |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 170 | 基于素质教育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 邵瑞庆 |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 171 | 基于个性发展的财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赵迎春 |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 172 | 以执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资产评估实验教学创新研究 | 郭 昱 |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 173 |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索:基于财经类人才培养 | 罗 秦 |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 174 | 应用型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功能与运行机制研究 | 刘永琴 |
上海商学院 | 175 | 基于流通现代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改革与实践 | 胡巧多 |
上海商学院 | 176 | 酒店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的研究与实践 | 姜 红 |
上海商学院 | 177 | 地方财经类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冯伟国 |
上海电机学院 | 178 | 校企共建:技术本科院校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 | 杨若凡 |
上海电机学院 | 179 | 基于卓越计划电气工程人才的培养与实践 | 刘 军 |
上海电机学院 | 180 |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机制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 | 李荣斌 |
上海电机学院 | 181 | 技术本科工科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与实施 | 赵朝会 |
上海政法学院 | 182 | 上政“3·4·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 金国华 |
上海政法学院 | 183 | 司法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 | 章友德 |
上海政法学院 | 184 | 政法类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徐 征 |
上海杉达学院 | 185 | 普通高校英语本科跨学科合作培养模式研究 | 程星华 |
上海杉达学院 | 186 | 电子商务“产学研”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朱志强 |
复旦大学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 187 | 基于艺术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学分制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 叶 苹 |
复旦大学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 188 | 艺术教育公共实训平台的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 许 健 |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 经济人文学院 | 189 | 上海民办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陈传兴 |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 经济人文学院 | 190 | 基于语料库运用的高年级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 张定铨 |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 191 | 产学研合作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 孙有望 |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 192 | 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工程训练教改研究与实践 | 吴国兴 |
上海建桥学院 | 193 | 计算机类专业产学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刘锦高 |
上海建桥学院 | 194 | 产学研一体化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尹卫华 |
上海海关学院 | 195 | 我国海关税收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李九领 |
第二军医大学 | 196 | 医学本科形态功能学“联席授课”教学模式探索 | 沈胜娟 |
第二军医大学 | 197 | 药学专业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 鲁 莹 |
第二军医大学 | 198 |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刘勤勇 |
第二军医大学 | 199 | 高校本科专业调整优化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 鲁 娟 |
第二军医大学 | 200 | 《航海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 沈兴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