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委关于2007年度市级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

时间:2007-05-08浏览:5899设置

 

各高校:

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03]3号)的精神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7]25号),我委决定组织开展2007年度上海高校精品(以下简称“精品课程”)申报和评选工作,此次申报工作包括上海市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和上海市推荐国家精品课程的申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一)申报课程必须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课程。申报的课程原则上要求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量大面广的专业课,在高等学校连续开设了3年以上。

(二)课程负责人为本校专职教师,具有教授职称。

(三)高职高专和网络教育课程申报程序与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四)课程网站至少提供有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以及至少三位主讲教师(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录像要充分反映教师风范、该教学单元的实际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且必须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制作。鼓励将可见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

二、申报限额

(一)本年度计划评审上海市级精品课程100门。

(二)各校按照额度申报,市级精品课程申报具体名额详见附件1。

(三)申报推荐国家精品课程的名额,“985”高校每校最多可申报9门;“211”高校每校最多可申报6门;其他本科高校最多可申报3门;申报推荐国家级精品课程,原则上在历届上海市级精品课程中产生。

(四)为合理规划精品课程的学科分布,教育部制定了“2007—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本科分学科配额表”(附件5),列出了各科类已产生和拟产生国家精品课程的数量,供各校申报时参考。上海市教委将优先推荐学科布局空白、缺额较多、学科基础条件先进的基础课程申报国家精品课程。

(五)课程分类可登录教育部主页http://www.moe.edu.cn/,点击“高校教学”,进入工作链接中的“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查询。

三、申报材料

(一)申报学校的龚雯(说明学校实际申报课程的数量和排序)。

(二)附件材料:

1.各门课程的2007年度上海高校精品课程申报表(Word电子文档表,文档名为“校名简称-课程名称”,制表样式见附件2)一式二份(A4规格,纸质封面)。

2.2007年度上海高校精品课程申报汇总表和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推荐汇总表(Excel电子文档格式,文档名为“xx高校汇总表”,制表样式见附件3、附件4)一式二份(A4规格,纸质封面)。

上述材料的电子文档请全部刻写在一张光盘上。

四、申报程序和日程安排

(一)本次评选组织工作由我委高教处负责,具体事项委托上海市教育评估院。申报截止日为2006年5月20日。请各校将申报材料于截止日期前统一送到上海市教育评估院告教室,逾期不再受理。市教委高教处咨询电话:23116731,23116727;联系人:杨丽锦、傅建勤;上海市教育评估院高教室咨询电话:54046954;联系人:林江涌。

(二)本次评审采取网上初评、会议终审和网上公示的方式进行。各校应在申报材料正式提交之日起到本年度评选工作结束期间保证申报可称支撑网站的正常运转,确保评审专家可以通过授权审看课程教学内容及相关教学资源。凡因申报课程所在学校原因导致专家无法正常浏览课程内容,且评审期间警提醒不能解决问题的,将视为不具备申报条件,自动放弃参评资格。

希望课程申报高校要充分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确保经费的投入,保证上海市高校精品课程的维护和共享。

 

附件:

1.2007年度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申报名额

2.精品课程申报表

3.2007年度上海高校精品课程申报汇总表

4.2007年度推荐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汇总表

5.2007-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本科分学科配额表

6.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07)

 

 

                                   上海市教委

                                   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


附件1:

2007年度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申报名额(本科)

单位:门

序号

学校

申报名额

1

复旦大学

24

2

上海交通大学

2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4

3

同济大学

27

4

华东师范大学

20

5

华东理工大学

18

6

上海外国语大学

9

7

东华大学

16

8

上海财经大学

12

9

上海海事大学

9

10

上海音乐学院

2

11

上海戏剧学院

3

12

上海体育学院

3

13

华东政法大学

6

14

上海水产大学

7

15

上海电力学院

5

16

上海大学

17

17

上海中医药大学

7

18

上海师范大学

18

19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7

2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8

21

上海理工大学

13

22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6

23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5

24

上海金融学院

4

25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4

26

上海商学院

2

27

上海电机学院

3

28

上海政法学院

2

29

上海杉达学院

3

30

上海建桥学院

1

 

附件2

 

精品课程申报表

 

 

申请学校                        是否部属¨

是否已获市级精品课程 ¨         获奖年度           

                                       

课程层次 (本/专)      本科                        

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验)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课程负责人                                          

申报日期                                            

 

 

 

 

 


 

填 写 要 求

 

一、    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最终学历

 

 

 

电 话

 

 

 

 

 

传 真

 

所在院系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研究方向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2. 主讲教师情况⑴

2⑴-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最终学历

 

 

 

电 话

 

 

 

 

 

传 真

 

所在院系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研究方向

 

2⑴-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2⑴-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⑵

2⑵-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最终学历

 

 

 

电 话

 

 

 

 

 

传 真

 

所在院系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研究方向

 

2⑵-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2⑵-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⑶

2⑶-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最终学历

 

 

 

电 话

 

 

 

 

 

传 真

 

所在院系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研究方向

 

2⑶-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2⑶-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⑷

2⑷-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最终学历

 

 

 

电 话

 

 

 

 

 

传 真

 

所在院系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研究方向

 

2⑷-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2⑷-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3. 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3-3

教学改

革与教

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3-4

师资

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4-2-4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4-2 实践(验)课教学内容

 

 

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4-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4-2-4考核内容与方法

 

 

4-2-5创新与特点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4-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

课程试卷及参***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及实施情况

 

 


8. 说明栏

 

 


附件3:

2007年度上海高校精品课程申报汇总表

 

序号

课 程 名 称

所在学校

课 程 负 责 人

课程类型

(本/专)

所属一级

学科门类

所属二级

学科类

网址

登录办法

备注

姓名

电话

E-mail

 

 

 

 

 

 

 

 

 

 

 

 

 

 

 

 

 

 

 

 

 

 

 

 

 

 

 

 

 

 

 

 

 

 

 

 

 

 

 

 

 

 

 

 

 

 

 

 

 

 

 

 

 

 

 

 

 

 

 

 

 

 

 

 

 

 

 

 

 

 

 

 

 

 

 

 

 

 

 

 

 

 

 

 

 

备注:

1.课程分类可登录教育部主页http://www.moe.edu.cn/,点击“高校教学”,进入工作链接中的“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查询;


附件4:

2007年度推荐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汇总表

序号

课 程 名 称

所在学校

课 程 负 责 人

课程类型

(本/专)

所属一级

学科门类

所属二级

学科类

获奖

年度

姓名

电话

E-mail

 

 

 

 

 

 

 

 

 

 

 

 

 

 

 

 

 

 

 

 

 

 

 

 

 

 

 

 

 

 

 

 

 

 

 

 

 

 

 

 

 

 

 

 

 

 

 

 

 

 

 

 

 

 

 

 

 

 

 

 

 

 

 

 

 

 

 

 

 

 

 

备注:

1.课程分类可登录教育部主页http://www.moe.edu.cn/,点击“高校教学”,进入工作链接中的“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查询;

2.获奖年度:指曾获上海市级精品课程获奖年度


附件5:

2007-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本科分学科配额表

单位:门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2003-2010年总配额

已入选门数

2007-2010年配额

 

哲学类

25

8

17

经济学

经济学类

94

37

57

 

法学类

63

19

44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11

0

11

社会学类

22

3

19

政治学类

31

7

24

公安学类

11

0

11

教育学

教育学类

41<,o:p>

11

30

体育学类

50

14

36

 

中国语言文学类

72

30

42

外国语言文学类

84

24

60

新闻传播学类

30

5

25

艺术类

74

14

60

历史学

历史学类

44

15

29

 

数学类

80

37

43

物理学类

70

26

44

化学类

82

36

46

生物科学类

76

31

45

天文学类

10

1

9

地质学类

25

8

17

地理学类

27

8

19

地球物理学类

10

0

10

大气科学类

13

3

10

海洋科学类

17

4

13

力学类

15

2

13

电子科学类

28

6

22

材料科学类

15

0

15

环境科学类

25

3

22

心理学类

24

4

20

统计学类

24

2

22

系统学类

5

0

5

 

地矿类

28

9

19

材料类

36

17

19

机械类

96

38

58

仪器仪表类

23

3

20

能源动力类

24

9

15

电气信息类

162

81

81

土建类

56

24

32

水利类

26

7

19

测绘类

19

5

14

环境与安全类

24

4

20

化工与制药类

41

13

28

交通运输类

29

7

22

海洋工程类

9

0

9

轻工纺织食品类

32

12

20

航空航天类

18

5

13

武器类

16

3

13

工程力学类

43

19

24

生物工程类

31

3

28

农业工程类

21

4

17

林业工程类

14

1

13

公安技术类

13

3

10

 

植物生产类

51

21

30

草业科学类

15

2

13

森林资源类

23

8

15

环境生态类

20

6

14

动物生产类

24

9

15

动物医学类

24

6

18

水产类

11

1

10

 

基础医学类

87

33

54

预防医学类

26

6

20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

57

19

38

口腔医学类

19

6

13

中医学类

46

16

30

法医学类

9

1

8

护理学类

14

1

13

药学类

31

12

19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63

17

46

工商管理类

110

30

80

公共管,理类

39

9

30

农业经济管理类

17

2

15

图书档案学类

19

4

15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类

 

54

14

40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和思想品德课类

 

46

16

30

 


附件6: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本科,2007)

 

 

一、评审指标说明

二、评审指标内涵

 

二○○七年三月


一、评审指标说明

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审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并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①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②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评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审占8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20%。

5.总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二、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

指标

主要

观测点

评审标准

分值

Mi

评价等级(Ki

A

B

C

D

E

1.0

0.8

0.6

0.4

0.2

 

 

20

1-1

课程

负责

人与

主讲

教师

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与教师风范

课程负责人或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8分

 

 

 

 

 

1-2

教学

队伍

结构

及整

体素

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配置与中青年教师培养

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

4分

 

 

 

 

 

1-3

教学

改革

与教

学研

教研活动、教改成果和教学成果

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省部级以上成果;发表了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

8分

 

 

 

 

 

 

27

2-1

课程

内容

[1]

2-1-A

理论课程

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符合学科要求,知识结构合理,注意学科交叉;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

11分

 

 

 

 

 

2-1-B

实验课程

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的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关系处理得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

内容

组织

与安

教学内容

安排

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教书育人效果明显。

8分

 

 

 

 

 

2-3

实践

教学

[2]

实践教学

内容

设计的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培养要求;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显著成效。

8分

 

 

 

 

 

 

 

 

15

 

3-1

教材

及相

关资

教材建设

与选用

选用优秀教材(含国家优秀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有高水平的自编教材);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文献资料或资料清单;实验教材配套齐全,满足教学需要。

5

 

 

 

 

 

3-2

实践

教学

条件

实践教学环境的先进性与开放性

实践教学条件能够满足教学要求;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效果明显(理工类课程,能开出高水平的选作实验)。

5分

 

 

 

 

 

3-3

网络

教学

环境

网络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初具规模,并能经常更新;运行机制良好;在教学中确实发挥了作用。

5分

 

 

 

 

 

教学

方法

手段

 

20

4-1

教学

设计

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

重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设计。

8分

 

 

 

 

 

4-2

教学

方法

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其教学效果

重视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能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12分

 

 

 

 

 

4-3

教学

手段

信息技术的应用

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18

5-1

同行

及校

内督

导组

评价

校外专家及校内督导组评价和声誉

证明材料真实可信,评价优秀;有良好声誉(根据申报表4-5和5-2中所列材料)。

6分

 

 

 

 

 

5-2

学生

评教

学生评价

意见

学生评价材料真实可靠,结果优良(根据申报表4-5中所列材料)。

6分

 

 

 

 

 

5-3

录像

资料

评价

课堂实录

讲课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启迪学生的思考、联想及创新思维。

6分

 

 

 

 

 

特色及政策支持

专家依据《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5-1中所报特色及创新点打分

50分

 

 

 

 

 

所在学校支持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

政策措施得力

50分

 

 

 

 

 

 

[1] 根据课程类型,在理论课程内容设计和实验课程内容设计中选择相应部分进行评价。

[2] 实践教学含社会调查、实验、实习及其他实践教学活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