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普通高校:
为大力表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师,激发高校教师从事一线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我委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7〕24号)精神,决定组织开展第三届上海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评选表彰与国家级教学名师奖的推荐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范围
本是普通高等学校(经教育部正式批准)中承担本专科教学任务的专任教师。已获得第一届、第二届市级和国家级教学名师奖的教师不再参加同级别奖项的评选与推荐。
二、表彰名额及奖励办法
市级教学名师奖表彰名额计划为50名。获奖教师由我委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三、评选基本条件
从事本科教学的参评教师须受聘教授职务,坚持讲授基础课程;从事高职高专教学的参评教师须有5年以上高职高专教学经历,且具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和行业影响力,并以专业教学工作为主。其他条件参照《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指标体系(本科部分)》和《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指标体系(高职高专部分)》。已退休的参评教师须为学校返聘教师,并由学校出具返聘证明。
四、评选步骤与方法
1. 符合上述评选基本条件的教师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各高校应根据本通知精神,在组织开展评选校级教学名师奖的基础上,向我委择优、排序推荐。各校申报名额分配方案见附件4。
2. 符合本次评选条件并已获得前两届市级教学名师奖的教师可由学校向我委推荐申报教育部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名额不计入本次评选额度,“985”高校不超过3名,“211”高校不超过2名,其他高校不超过1名。学校须将本次所有推荐名单(包括已获得前二届市级教学名师奖拟申报教育部国家级教学名师奖的教师名单)进行排序申报。
3.校级教学名师奖的评选可参考《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指标体系(本科部分)》和《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指标体系(高职高专部分)》评审。在校级教学名师奖的推荐、评选过程中,各高等学校应设立公示环节,以提高评选表彰工作的透明度。
4. 请学校在2006年5月20日前将以下材料报送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①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推荐人选汇总表(见附件4);②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候选人推荐表(见附件5、附件6),一式五份,含一份原件;③光盘一张,内容包括候选人的个人资料(电子版)(见附件7)以及候选人的15-30分钟讲课录像(文件为rm格式,不大于50MB),录像内容须真实反映候选人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各高校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切实加强此项工作领导,坚持标准,认真组织好评选和推荐工作。
附件:
附件1:
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指标体系(本科部分)
评选项目 | 分值 | 评选内容 | ||
1.教师风范 | 10 | 政治立场坚定,师德高尚;事业心强,富有创新协作精神;治学严谨,教风端正,诚信育人,为人师表。 | ||
2.授课情况与教学水 平 | 授课情况 | 10 | 长期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坚持讲授基础课程。 | |
教育思想与教学内容 | 5 | 教育思想先进,符合时代要求;课程内容安排合理,条理性强,符合认知规律;能及时把国内外教改成果以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教学内容能与国际同类课程媲美,信息量大;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 ||
教学艺术与方法 | 5 | 因材施教,方法灵活;课程讲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给学生以深刻的创新熏陶;积极开展教学法研究与应用,科学、合理、有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效果好,有自己研制的多媒体课件;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文授课部分使用普通话。 | ||
教学成就 | 10 | 主持过重大教改项目,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做出重要贡献,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发表多篇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或出版具一定影响的教改教研专著。 | ||
教材建设 | 5 | 自编、主编高水平、有特色、版本新的教材,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 ||
教学效果 | 10 | 教学效果好,主讲课程在全国同领域内有较大影响;形成独特而有效的教学风格,在国内起到示范作用;学生评价优秀。 | ||
3.教学梯队建设与贡 献 | 10 | 自觉指导和帮助中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授课水平,重视教学队伍建设,作为课程主持人或主讲教师对形成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形成本校该领域教学的历史地位做出重要贡献。 | ||
4.科学研究与学术水 平 | 学术地位 | 10 | 学术造诣高,在同领域具有较高学术地位和知名度。 | |
科研能力 | 10 | 主持或承担多项高级别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多,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特殊学科的,酌情考虑)。 | ||
学术成就 | 10 | 出版多部科研专著或发表多篇高质量的科研论文,科研成果的学术意义或社会经济效益大。 | ||
5外语水平 | 5 | 有用外语发表的学术论文,外语交流能力强,能使用外语讲授课程知识要点(特殊学科的,酌情考虑)。 |
附件2:
总编号:
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本科部分)候选人推荐表
候选人 |
| |
主讲课程 |
| |
学校名称(盖章) |
| |
主管部门 |
| |
推荐部门 |
| |
填表时间 填表时间 | 二〇〇七年五月日 二○○七年月日 |
填表说明
1. 封面总编号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统一编写。
3. 教学论文及著作一栏中,所填论文或著作须已刊出或出版,截止时间是2007月30教学手段是指多媒体课件、幻灯、投影等,应用情况是指是否经常使用及熟练程度。
6. <span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mso-bidi-font-weight:= bold= style=line-height: 30px;font-size: 20px;font-family: 宋体>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一、候选人基本情况
学校:院(系):
姓名 | 出生年月 | 性 别 | ||||||||
政治面貌 | 民族 | |||||||||
最后学历(学位) | 授予单位 | 授予时间 | ||||||||
参加工作时间 | 高校教龄 | |||||||||
专业技术职务 | 行政职务 | |||||||||
固定电话 | 移动电话 | |||||||||
传真 | 电子信箱 | |||||||||
联系地址、邮编 | ||||||||||
何时何地 受何奖励 | ||||||||||
学生评价情况 | ||||||||||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 ||||||||||
起止时间 | 学习/工作单位 | 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 | ||||||||
二、候选人教学工作情况
1. 主讲课程情况
课程名称 | 起止时间 | 本人讲授学时 | 授课班级名称 | 总人数 | |||
选用教材或主要参考书情况 | |||||||
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
教学内容更新或教学方法改革情况 | |||||||
教学手段开发、应用情况 | |||||||
2. 同时承担的其他课程情况
课程名称 | 起止时间 | 学时 | 授课班级名称 |
3. 其他教学环节
(含指导本科生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以及指导研究生等) |
4. 承担教学改革项目情况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经费(万元) | 主持/参加 | 起止日期 |
5. 主要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著作及自编教材情况
论文(著)题目/教材名称 | 期刊名称、卷次/出版社 | 时间 |
6. 教学获奖及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限填省部级以上以及相当的奖励,并附奖励证书复印件,注明本人排名及时间、推广应用范围。) |
7.候选人近期教学改革设想
8. 候选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情况
本人签字2007年月日
三、候选人科研工作情况
科 研 简 况 | ||||||
汇 总 | 出版专著(译著等)部。 | |||||
获奖成果共项;其中:国家级项,省部级项。 | ||||||
目前承担项目共项;其中:国家级项目项,省部级项目项。 | ||||||
近三年(2004-2006年)支配科研经费共万元,年均万元 | ||||||
最 有 代 表 性 的 成 果 | 序号 | 成果(获奖项目、论文、专著)名称 | 获奖名称、等级或鉴定单位, 发表刊物,出版单位,时间 | 署名 次序 | ||
1 | ||||||
2 | ||||||
3 | ||||||
目 前 承 担 的 主 要 项 目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起讫时间 | 科研 经费 | 本人承担工作 |
1 | ||||||
2 | ||||||
3 |
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清单(限填不超过10篇) | ||||
序号 | 论 文 名 称 | 作者(*) | 发表日期 | 发表刊物、会议名称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注:(*)作者姓名后括号内填写候选人署名次序。
四、推荐、评审意见
申报学校 教务处对 候选人课 堂教学效 果的评价 意见 | (公章) 负责人(签字)2007年月日 |
申报学校 意见 | (公章) 校长(签字)2007年月日 |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意见 | (公章) 负责人(签字)2007年月日 |
教育部 意见 | (公章) 2007年月日 |
附件3:
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候选人个人资料(电子版)清单
1.个人简历,500字左右;
2.名师心得,500字左右;
3.名师寄语,200字左右;
4.名师名言,100字左右;
5.名师先进事迹,2000字左右;
6.所属专业领域、学校文字介绍,500字左右;
7.彩色数码照片,像素为300万以上,横竖各三张;
8.详细联系方式。
材料要求:所有材料须经有关学校审核。个人简历、名师心得、名师寄语、名师名言、所属学科学校文字介绍及名师先进事迹综合为一个电子文档(WORD)提交,并以本人中文名字为文档名(人名.DOC)。照片以JPG格式提交,以本人中文名字为文件名(人名.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