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U督导之声 | 新时代本科教育面面观之陈晓春:学校、教师、学生三股力量拧成一根绳

时间:2018-10-15浏览:465设置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文件精神,广泛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建言献策,督导之声特别推出“新时代本科教育面面观”专题栏目,与广大师生共同学习和分享。



       在6月21日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呼吁各高校要重视本科教学,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
      部长认为本科不牢的担忧,绝非危言耸听。确实,近年来,教育界人士在谈到当前大学本科教育状况时,总是会感叹人才培养质量的下滑。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一是学校重视不够,二是教师投入不够,三是学生努力不够。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大学把本科教学放在次要地位,它们的目标是把自己学校的发展方向定为研究性大学,以为这样就能赶超世界一流大学。这样做的后果是,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科研成果上面,放到了追求论文数量上面。既然学校有着这样的目标,教师自然也把自己的精力放到了论文写作方面去了,况且教师的职称晋升也是根据教师论文的多寡来决定的,教师课上的如何,乃是无关紧要的。
      再说教师方面,青年教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尽管已取得了博士学位,但在教学的同时还得写论文。由于与社会接触少,而且有空就一心扑在备课和写论文上,一不小心,就成了剩男剩女。大学老师的30-40岁,是职称晋升的黄金期,也是成家立业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像外国语大学这样的学校,有着数量众多的女教师,在工作中,她们不仅要追赶学科知识不断加快的更新速度,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同时,她们需要料理家务,照顾孩子,赡养父母,她们身心疲惫,很难在家庭和工作之间做到“游刃有余”。既要课上得好,又要论文写得多,双管齐下,确实是勉为其难。换言之,她们根本不可能全身心地把精力都扑到教学上去。而我们的教授,大多不屑于给本科大学生上课,认为是浪费时间,基础知识的无意义重复,无助于自己研究工作的展开。另外,他们确实也很忙,除了给研究生上课,写论文,还要不断地申请省部级项目,国家级项目等等。
      至于学生们,在高中玩命地学习后,需要有喘口气的机会。进了大学,人生的第一个目标已经实现,成绩好坏无所谓,能毕业就成。因此,上课迟到,任意旷课,谈恋爱,玩游戏,成为令学生工作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和任课老师极为头痛的一种“常态”。
      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开得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在我国的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建设一流本科,全面重视本科教学,提出要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真正是正本清源,回归初心。
      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开动脑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们还要大胆地要求学生刻苦读书,敢于严格要求学生,要合理地给他们“增负”,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自觉性,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现状,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精心培养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我们教师的力量。当然,学校的各级领导部门,也要关心教师。教师的投入大了,付出多了,自然应该有适当的回馈,尤其是应该把与之有关联的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这一举措落到实处。唯有如此,老师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才会持久,长远。学校、教师、学生三股力量拧成一根绳,那我们可以期待,本科教育质量的下滑才会止住,才会有根本的扭转和极大的提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