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6月3日,由上海市语委办联合中国文字博物馆举办的《汉字》展上海巡展将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开展。此次巡展包括《汉字》展、《结晶——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展》、《中华国宝 • 青铜器仿制品展》、《中华书韵》舞蹈、书法家现场书写演示等。对此,上海外国语大学将在5月25日—6月5日期间集中开展“汉字情·中国梦”系列语言文字推广工作。
《汉字》展上海巡展进校园
5月29日,《汉字》展巡展在上外松江校区图书馆举办。《汉字》巡展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秉持传承与创新的文化诉求精心打造的,面向国内外的大型文化展览。该展通过系统全面地展示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及应用历程,生动鲜活地展现汉字的书写艺术形式及其数千年积淀下来的妙趣精华,集锦浓缩了汉字对推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贡献。
其中,《汉字》展以“中国文字发展史”为蓝本,以汉字发展历程为主线,在以汉字为代表的中国文明发展线索背景下,将历代与汉字发展密切相关的人、事、物作为闪光点,充分展示了汉字的艺术魅力和文化精华,打造了一部领略中华文明的景观式文字大典,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将中国汉字文化的展示、研究成果惠及大众、传扬世界。
《结晶—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展》由中国文字博物馆精选百余幅书画精品佳作所成,集中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和水墨画的创作现状,体现了当代书画最高艺术水平和发展走向,使观者更加直观地欣赏、品味汉字特有的书写艺术,感受、领略汉字艺术的无穷魅力。
《中华国宝·青铜仿制品展》是以司母戊鼎、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逨盘、贾伯壶等青铜国宝重器的仿制品裸展为主的实物展览,使观者能够近距离参观触摸古老青铜器上的铭文,感受厚重的中华文化历史和灿烂的青铜文明。
“书韵含香情致高远,墨舞云间意兴飞跃”,古典舞蹈《中华书韵》曲乐、舞蹈由中国文字博物馆原创。舞蹈集文字、书法、笔墨、太极、水袖等中国古典元素于一体,流畅清逸,动静结合,韵致高雅,观赏性极强。而书法名家也会亲临现场书写演示,以教广大观众体验毛笔书写为主要内容,增加他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本次展览旨在深入思考、研究和拓展文字文化宣传推广的形式和渠道,为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钟情中国文化、认识汉字做出不懈努力。
参观了“汉字”展之后,有同学表示:“我本身就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今天听讲解老师系统的讲汉字的发展历史,更让我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像我学习的德语,所有的单词都是由字母组合而成的,与汉字差别很大。正如讲解员老师说的,汉字是以书法为代的,它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存在。所以我特别希望能有人把‘汉字’文化独特的美展现给外国人,让他们也了解到我们民族独有的文字艺术。”
“汉字情·中国梦”系列语言文字推广活动
5月31日,上外举办了“新时代•中国梦•我的故事”上海大学生主题演讲展示活动决赛。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致力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培养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决赛内容以演讲为主,演讲主题将立足于中国文化、立足于中国国情、立足于新时代,充分展现当代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放飞美丽梦想、书写美好人生篇章的精神风貌。
“我喜欢中国,不是因为中国的大米饭和漂亮姑娘,而是为了实现我的中国梦——成为一名伟大的外交官,将来能够让中摩两国加深友谊,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在“新时代•中国梦•我的故事”上海市大学生主题演讲展示活动决赛上,来自摩洛哥的留学生陈安忆说出了他的“心里话”。尽管他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进行汉语深造只有一年时间,但他已经能用流利的汉语进行表达,演讲打动了不少观众。对中国,陈安忆一直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也因此,在他学成回国后,他在毕业后仍旧打算回到中国攻读研究生。
5月31日晚,上外举办了第四届上海外国语大学汉字听写大赛。汉字听写大赛致力于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体现汉字文化的趣味性。本次大会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以及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务处联合学生工作部(处)共同举办,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心下属学生组织勤工助学协会承办。大赛内容涉及汉字听写、拼音及偏旁部首对决等。
《汉字》展巡展期间,我校将组织国际留学生参观展览,促进汉语语言文化在国际间的交流和传播。同时,《汉字与文化》课程主讲教师朱建军教授将为留学生讲解展览内容,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和理解展览内容。
上外将结合“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大力推动《汉字》展巡展以及其他相关语言文字推广工作在我校的开展,继续传承我校外国语言文学的传统特色,着力培育中外人文底蕴深厚、跨文化沟通和专业能力突出的“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
学生制作了两个以《汉字》为主题的视频,将在展览期间播放。
来源:上海市语委办、中国文字博物馆、上外语委办、上外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