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U教学院系篇|英语学院持续推进人文化教学改革

时间:2018-11-03浏览:779设置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文件精神,督导组成员走访校内各教学单位,调查了解本科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的新动态,新举措,通过SISU教学院系篇”栏目大力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助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


英语学院积极倡导并践行人文化的英语专业改革与发展理念,创先性地将英语专业回归其人文学科属性,坚持上外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化、人文化和国际化,突出培养学生卓越的语言功底,开阔的国际视野,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人文情怀。近两年来,学院积极鼓励支持教师创新第一课堂教学,完善第二课堂,持续推进人文化教学改革,助力英语学科“双一流”的建设与发展。

一、在完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创新第一课堂教学

基于人文化教学改革的理念,英语学院已经对传统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了大力改革,推进英语专业人文化教育,提倡“语言技能训练人文化,人文课程技能化”,在课程设置上突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的专业性、人文性和国际化品格,改革原有的英语精读与泛读课,代之以人文阅读课程,不断完善大类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知识课程、专业实践课程这四大板块。以专业知识课程为例,学院在几年内将专业选修课的门数增加到了近70门,开设了“英美社会与文化”、“文化研究入门”、“西方哲学”、“西方艺术史”等课程,并以英文开设中国文化系列课程,其中包括“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经典导读”、“中外文学比较”、“中外文化比较”等,极大地丰富了课程体系框架,增大了学生的选择范围,为更多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拓展知识视域的平台。

在完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学院教师也积极开展创新课堂教学。汉英翻译课教学一直以来的困难,在于授课教师对于译入语英语可选译文的准确把握,因此也产生了对非英语母语教师的授课权威的一定质疑。双师汉英翻译课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由翻译系主任肖维青教授领衔,与精通中文并有丰富的汉英翻译经验的外教Curtis副教授配合,对传统的汉英翻译课进行了创新,开展双师授课。这门课程有以下几个特点与优势:1.浓缩了原有汉英翻译课程的精华;2.引入原有英语写作教学对翻译实践的积极辅助作用;3.整理总结了完整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范了汉英翻译课的整个过程;4.分享了汉英翻译家第一手翻译资料和经验;5.开展了一定程度的研讨型教学模式。汉英翻译的双师授课获得了学生的广泛好评,创新效果明显,两位授课教师在学院大会做了教学经验分享,学院也有部分教师主动进入课堂听课学习,发挥了重要的教学创新示范作用。




汉英翻译,双师授课

汉英翻译课:双师配合,相得益彰

二、全面推进学生社团建设,加强第二课堂的专业性与人文性

学院丰富多元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有效辅助第一课堂的教学,更可以滋养学生的心灵,为学生人文品格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随着学院人文化教改的积极推进,以学校教务处搭建的“多语种之星”为平台,整合原有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组织,积极筹建了风格各异的学生社团,包括“英语演讲之星”、“英华诗苑”、“英华口译社”、“写作工作坊”等,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接国内外的权威专业赛事。

学生社团活动紧密对接第一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的有机延展,体现出很强的专业性与实践性。每个社团均设有常规性的招新、日常活动、管理、教师指导等环节,并设有微信公众号,切实发挥学生社团的示范效应,在推广社团活动的同时营建了积极的专业学习实践氛围,丰富校园文化。

 “英语演讲之星”正式成立于20183月,由专业教师指导日常培训与集中训练,内容分为两类,基础类(包括语言训练、逻辑思维等)和应赛类(针对某项特定比赛的辅导)。基础类训练的课程包括:听述练习、即兴演讲、话题讨论总结点评等;应赛类培训包括比赛模拟训练、台风训练等。定期开展学术沙龙,由学生自行分小组组织开展,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思辨能力。目前“演讲之星”建设已初见成效,学生在21世纪英语演讲比赛等国内外赛事中陆续取得佳绩。“演讲之星”一方面为全校范围内的优秀学子提供一个提升自我的高端训练平台,对接国内外重要英语学科赛事,帮助学生取得佳绩,以此助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藉此项目摸索出更加成熟完善的口语与演讲训练课程体系,同时推进教材建设与师资建设。

英语演讲之星学术沙龙活动

“21世纪英语演讲比赛”熊子卿同学获全国季军

 “英华诗苑”成立于201711月,在英院团学联公众号中推出专栏,宗旨是向同学们推荐优秀的诗歌(中英两种语言),培养大家读诗的兴趣、写诗的热情,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自17年至今年10月底,诗苑共推出22期,共有位24位学生和16位老师参与朗诵诗歌,多位老师和学生投稿,对于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敏感度、提升语言的审美能力起到了非常好的推进作用。

 “英华口译社”20186月正式成立的“学术性”学生社团,招募了爱好口译、擅长口译的学生,提供专业培训与讲座、参观、考察、实践等机会,组织日常小组训练,旨在为同学提供更广阔的口译训练与实践平台,为校内外各项口译赛事储备高素质参赛选手,同时也有效助力口译课程的教学拓展。

口译社:给暑期打卡优秀的同学颁奖

口译社:日常常规训练

学院“英语高级写作工作坊”于三年前成立,由教师指导学生各种文类的写作。学生的写作作品发表到校园网的英文版以及其它媒体,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学习积极性,同时能够起到良好的辐射作用。20184月,学院进一步整合原有社团,基于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英语专业写作课学术化教学的改革与设计”正式成立“英华写作工作坊”,经过选拔共九名同学组成,依托学院学生会学研部宣传平台,随时接受来自写作课数十名中外教师的指导。工作坊一方面重视“同辈激励”的作用,在课外召集对英语写作感兴趣的同学,制定写作计划,定期发布作品,带动全院乃至全校的学生提高写作意识,帮助他们重视写作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工作坊有望起到“自发引领”的作用,帮助同学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弥补课堂上由教师主导的计划性学习的空间。例如,从学生的视角做调研进行书评写作训练,用过程描述跟进毕业论文写作等等。目前,工作坊在近一年的时间内平均每月活动1-2次,完成了书评、自由写作和习作讨论等各项活动,组员显示了对英语写作的浓厚兴趣,也在学院师生中产生了良好的辐射效应。

写作工作坊: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沙龙

(供稿:英语学院)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