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上海外国语大学自2020年起推出“SISU学术文化带”系列活动,旨在提升本科生的思辨能力、学术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多语种+”卓越人才。
学术角作为“SISU学术文化带”系列活动之一,集专业性、前沿性、创新性于一体,致力于培养本科生学术旨趣、拓展学术视野、打造交流平台、营造互动氛围、提升人才质量。

SISU学术角第七十三期活动由教务处主办,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承办,以“优秀毕业论文分享会”为主题,特邀请4位毕业生与两位老师进行论文分享和点评,将于6月14日14:00正式开启,欢迎大家观摩交流!
活 动 安 排
活动时间:6月14日周五14:00-15:00
活动地点:6119教室
主讲人及主讲内容
论文题目:从语义结构及语言认知角度研究现代俄语报刊标题中的成语变体现象
论文主要内容:成语变体在现代报刊标题中得到广泛使用,赋予了其更加鲜明的表现力。本论文主要研究现代俄语报刊标题中的成语变体,分析了现代俄语报刊标题中成语变体的各种方法及产生的语义变化,归纳总结了成语变体模型,并在问卷所得的数据基础上研究了俄语母语者对新闻标题中成语变体的认知程度。
指导老师:Максим Шишков(马克西姆·希什科夫)
论文题目:浅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典作品的宗教救赎主题——以《罪与罚》和《白痴》为例
论文主要内容:《罪与罚》和《白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后期具有鲜明宗教色彩的两部代表作。依托作品的宗教救赎主题,作家对人的精神困境进行了探讨并描绘了自己的最高道德理想。论文梳理了陀氏作品宗教救赎主题的来源,立足于两部小说中的三个典型人物形象对小说的宗教救赎主题进行分析,进而对作家的宗教救赎观进行探讨和归纳。
指导老师:齐昕老师
论文题目:雷日诗歌中的叶赛宁传统
论文主要内容:鲍里斯·雷日是俄罗斯当代诗坛颇受瞩目的年轻诗人,许多论者都曾对雷日诗歌与叶赛宁诗歌之间可能存在的诗学承继关系产生兴趣,但俄罗斯学界并未对此达成一致意见,而国内学界对此尚未有讨论。本文引入文学传统的纵向研究方法,浅析叶赛宁传统的概念,并试从外省书写与悲观情调两方面对雷日诗歌中的叶赛宁传统展开讨论。
指导老师:郑体武老师
论文题目:汉俄优势双语者俄语逻辑词语用制约的神经编码研究
论文主要内容:本研究探讨了汉俄优势双语者在俄语学习中逻辑词的神经编码机制。逻辑词,包括量词、模态算子和连接词等,对语言学研究至关重要。研究通过脑电技术,系统性地分析了否定逻辑词、析取逻辑词和级差逻辑词在不同话语结构和语境下的语用制约。研究发现,汉俄优势双语者在处理这些词汇时,脑电反应显示了结构和语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如P3a和N400波的显著变化。这些脑电成分可作为语言习得的生物标记,有助于优化语言教学和学习评价。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双语者语用信息加工的理论,也为语言教学和学习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
指导老师:许宏老师
点评老师介绍
齐昕
齐昕,副教授;2010年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
句云生
句云生,副教授、志远青年学者,外国语言文学博士,中国语言文学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俄语语言学与当代文学俄译传播研究工作,兼任《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学报(语义学、符号学与语言理论系列)》、《组织心理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杂志编委,在国内外A&HCI、SSCI、CSSCI等核心期刊与报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教材三部,参加国家级社科、教育部重大项目多项,主持省社科项目2项,厅局级3项,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送调研文章54篇,省部级批示2篇,获得省级社科奖2项。曾在教育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和驻俄罗斯大使馆从事外事工作,口笔译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