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课 | 赏俄罗斯绘画之境,让美的种子在心田发芽

时间:2019-05-30浏览:538设置

编者按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贯彻落实学校“多语种+”办学战略,强化通识教育,上海外国语大学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分批重点打造30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形成具有外语院校特色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俄罗斯绘画艺术鉴赏》就是本学期开设的通识教育核心培育课程之一

●●

鲁勃廖夫

联尘世与天国,加人情于神性,作《圣三位一体》

列维坦

映穹顶以朝霞,揉哲思进夏景,绘《寂静的寺院》

布留洛夫

用灾祸衬人性,取渺小对伟大,创《庞贝的末日》

弗鲁别利

融长诗入主题,蘸孤独伴反叛,画《坐着的恶魔》

······

  或许你也曾探得画作一角,却求更深境界,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俄罗斯绘画艺术鉴赏》的课堂,听听那儿正在讨论着什么吧!

理论入画意,佳作铺长程

  这一堂课,圣经的节选文本,家中“红角”的板书绘图,印有拜占庭、俄罗斯风格马赛克的明信片……都是张煦老师的 “道具”,她在作品分析中结合绘画艺术鉴赏理论、历史背景,带着同学们穿越历史长河,从古俄罗斯的圣像画艺术到18世纪的肖像画、从19世纪的巡回展览画派到先锋派艺术……在这奇妙之旅中,同学们可以领略到俄罗斯乃至世界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独特风貌。


圣像画专题学生笔记

  张煦老师为了让同学们加深对俄罗斯圣像画的空间架构的认识,在艺术鉴赏的课程中穿插着科学理,她还特地绘制了两张加以辅助线的对比图帮助同学理解,:“乍看圣像画有一些不习惯,是因为平时我们接触得多的是正透视法,以人眼看世界;圣像画采用的是反透视法,是神的视角,由高处俯视人间。”

  课堂上张煦老师有时会提及一些俄语单词,通过解析词源等方法来帮助同学们理解绘画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大一会计专业的高欣同学说,“这门课除了围绕绘画艺术之外,张老师还会向我们灌输人文思想,真的是受益匪浅!”

审美播作种,文史绽芳华

  张煦老师提及,“绘画艺术是俄罗斯文明的源头,为其之后发展的文学、音乐、戏剧提供了丰富营养。”她认为,绘画作品往往反映了时代特征,而其中的经典之作又同时深刻反映了人类的永恒精神。列维坦的《弗拉基米尔路》中回响着十二月党人的镣铐铛铛,苏里科夫《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影射着沙皇的暴虐统治……

张煦老师举例讲解人物肖像画

  由此,俄罗斯历史的风起云涌不仅有文学作载体记录,还有留存下来的绘画艺术。这门通识课结合上外作为语言类高校的特点与优势,从文学角度解读绘画,让不是专修美术的同学也可以通过文学之美对俄罗斯的绘画艺术进行鉴赏。


  张煦老师坚信,“鉴赏可以提高我们对美的敏感度。自然教会了我们艺术,艺术又引领我们重新观察自然,这会改变我们观察世界的角度。”她还强调“鉴赏的目的在于赏,而不是鉴”。


  在课堂上,同学们并不是机械地学会参照某个体系汇总的模板来做评价,而是尊崇自己对作品的直接感受,在不断的经验积累过程里,让心中那颗“审美”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同学们

“让生活成为一件艺术品。”

  “俄罗斯绘画艺术中最吸引我的一点在于它所表现出来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息息相关、血肉相连的情感。”当谈到对俄罗斯绘画艺术的理解时,张煦老师难掩欣喜的神情,这种亲切之感用更学术的表达来说则是“公民性”。在这个艺术普及度较高的国度,绘画艺术的创作不仅仅是为了艺术,更是为了表达绘画者对人民和这片土地深沉的爱。对于俄国的艺术家、文学家来说,在成为伟大的创作者之前,首先要成为一个有血性的人。

张煦老师解析俄罗斯绘画艺术 

  在当下,除了博物馆和画廊这两个欣赏画作的最佳场所,张煦老师还跟同学们分享了多个能了解到绘画作品的渠道,她向同学们推荐了一些会定期发布画展和讲座信的公众号和BBC关于俄罗斯艺术专题的纪录片等。

认真聆听的同学们

  绘画鉴赏是门深奥又浅显的学问,有大批的专家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洋洋洒洒地评论画作,也有络绎不绝的爱好者前往画廊和博物馆,以自己的心灵去揣度每一幅作品。每一个人都是“鉴赏家”

最后,分享一段张煦老师对选课学生的寄语,希望大家都能够探寻到存于每个角落的美:对美的感知能力是我们所有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只不过由于各种原因,这粒种子没能在每个人的心中都生根发芽。就像柏拉图说过的,心灵会在第一眼认出它在天界曾经见过的那种美。希望俄罗斯绘画艺术鉴赏这门课能为大家拂去心灵的尘埃,唤醒沉睡的审美种子,重新体验那种第一次看见美的狂喜。






(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公众号)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