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U学术文化带 | 学术角第七十九期:语言学专业本科生学术海报展示与交流

时间:2024-10-22浏览:10设置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上海外国语大学自2020年起推出“SISU学术文化带”系列活动,旨在提升本科生的思辨能力、学术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多语种+”卓越人才。学术角作为“SISU学术文化带”系列活动之一,集专业性、前沿性、创新性于一体,致力于培养本科生学术旨趣、拓展学术视野、打造交流平台、营造互动氛围、提升人才质量。


     SISU学术角第七十九期活动由教务处主办,语言研究院承办,以“语言学专业本科生学术海报展示与交流”为活动主题,将于10月25日(本周五)下午15:30-16:30 在松江校区五教楼5119会议室准时开启,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活动安排:

时间:10月25日(本周五)下午15:30-16:30

地点:松江校区五教楼5119会议室


主讲人及论文介绍

海报一:《“言为艺”——以中国书画展陈设计为中心探索语言认知与视觉体验互文与共生的认识神经过程》

主讲人:曲思霖 语言研究院语言学专业2022级本科生

简介:本研究围绕松江画派为主题的相关展览,旨在探索明清以来中国传统书画展陈设计中文字说明与图像展陈的互文关系,进而提升观众的观展体验。项目二期在一期实地调查画作与文字介绍的材料基础上,以松江画派为主要材料,通过问卷,探究了不同文字介绍条件对审美体验的影响。结果发现,相较于简单的文字介绍,详细的文字介绍能够显著提升被试对画作的欣赏体验。而详细文字介绍的条件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在后续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设计详细的文字介绍,通过行为实验,深度探究能最大限度提升观众审美体验的设计方案,为如何更好地实现“言”与“艺”的结合提供实证研究证据。

海报二:《考察乡村儿童连接词和逻辑思维认知发展的眼动追踪研究》

主讲人:孙文清 语言研究院语言学专业2022级本科生

简介:本研究是一项集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发展心理学和为一体的综合交叉研究,旨在探讨2-4岁乡村幼儿对并列、转折、选择和条件关系等逻辑连接词的认知水平,及其对合取、析取和蕴涵三大逻辑关系的理解。研究对象为70名乡村幼儿,通过Tobii Pro Nano眼动仪全程记录他们的眼动数据,并采用韦氏学龄前智力量表中的图片工作记忆测验评估其工作记忆能力,本研究旨在关注中国农村学龄前幼儿早期学业语言和逻辑思维发展,为乡村幼儿语言习得相关的理论提供实证研究支持,更能针对性地指导城乡地区的语言教育,从而为国家所提倡的“乡村振兴”提供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海报三:《基于语言多模态数据的情绪表达与识别机制研究》

主讲人:吴一扬 语言研究院语言学专业2022级本科生

简介:近年来,情绪认知及其脑机制的研究逐渐成为认知神经科学的热点研究领域。本研究根据不同的基本情绪类型与不同的嗓音刻意度,拍摄与录制音视频材料,构建了一项初具规模的,结合面部表情、嗓音和非言语发声的多模态情绪语料库。该语料库主要关注在高/低刻意程度下情绪表达的差异,当前阶段已完成全部材料的处理工作,可投入进一步实验研究。通过整合多模态数据,我们希望依托学院较为成熟的研究设备,进行严谨的实验设计以探索情绪识别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

海报四:《品牌名称中的前后元音对家居产品广告说服效果的影响》

主讲人:朱亦萱 语言研究院语言学专业2022级本科生

简介:本研究探讨了品牌名称中元音前后位置对家居产品广告说服效果的影响。实验采用 2x2 双因素设计,自变量为品牌名称元音类型和家居产品大小,因变量为购买意愿,通过被 试购买意愿反映广告说服效果。结果显示,在大体积家居产品情境中,后元音品牌名称较前 元音品牌名称具有更高的广告说服力(p<0.05)。然而,在小体积家居产品中,两者差异不 显著。本研究揭示了品牌名称语音特征通过声音象征主义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机制,为品

牌命名和市场营销策略提供了实证依据。

点评人简介

点评人:朱雪冰

简介: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心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兴趣为口语与书写产生的脑机制,双语认知过程,儿童语言认知与行为发展等。研究方向属于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与语言学等学科的交叉领域,努力打破专业、语种的局限。所在实验室拥有多种眼动仪、脑电采集系统,倡导学研结合,提供科研实践机会。


点评人:赵晓曦

简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心理/神经语言学方向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手语句子的认知加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