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与实践(法汉互译)Ⅱ》课程思政公开课开讲

时间:2019-11-18浏览:3163设置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任何历史时期,教师都手持知识之炬,无私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如果说在从师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掌握的知识是明亮的火焰,那么学生被塑造的品格则是能让火焰持久在心底发光发热的精神燧石。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需要教师将立德树人作为因材施教的重要出发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法语系党总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贯彻中央精神,结合本系外语特色,不断探索将党建与专业相结合,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堂的课程思政改革之路。

  1. 法语系瞿钧老师

1031日上午,法语系瞿钧老师围绕着“应知应会概念翻译”的主题,与大四一班的同学开展了一次公开教学展示。

作为上外2019年秋季学期“课程思政”系列公开课之一,本次课程也是上外法语系“2019年上海高校本科教改重点项目:法语专业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探索和创新实践”的重要课堂实践。负责该项目的教育部外指委法语分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会长曹德明教授也亲自参与到这次的课堂实践中,并进行指导与点评。此外,法语系专业教师刘常津、吴贤良也出席旁听。

大四一班

本次课堂的主题为“应知应会时政词汇法译”,瞿钧老师首先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勇前进”的法译抛砖引玉,并向同学们发起“你的初心是什么”的讨论,引人深思。接着,瞿钧老师讲解了一系列中国特色时政热词的法语译法,例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等关键词,并着重与同学讨论了如何翻译“富强”一词。他结合对他国提出的“富裕强大”口号的感想,提醒同学们在翻译时政话术时需谨慎,用词的准确度十分关键。

随后,瞿钧老师向同学讲解了一系列主题教育中的高光表达,例如一带一路、四个自信、四风问题、四个全面、四个意识、五位一体、八项规定、两学一做。在学习如何将这些概念翻译成法语时,同学们发现,若是对这些应知应会的词汇还只是一知半解,是难以给出正确答案的。同时,针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译法,瞿钧老师结合自己翻译经验,提醒同学们政治词汇外译要十分当心,避免误解。

临近尾声,瞿钧老师分享了与大学生直接相关的政治话术法语译法,比如”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从“思政工作”、“高校”、“培养人”等关键词中,瞿钧老师引出了与之息息相关的上外使命。

  1. 曹德明教授

在观摩了精彩的教学展示后,教育部外指委法语分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会长曹德明教授对本次公开课堂进行了点评,并分享了自己关于时政词汇法译的切身体会。

他认为充分掌握中国特色时政术语在对外宣传工作起着三个层面的重要作用:首先,中国学生要了解中国的对外政策。弄清时政热词的内涵是表达中国立场的先决条件;其次,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学会用法国人的思维方式及话语体系来翻译,从而讲好中国故事,而非死板地对照翻译;最后,作为非母语学习者,在遣词造句时,务必使用适当的工具书,不要轻信不可靠的网络翻译。曹老师以一些法语俚语为例,提醒大家翻译时需真正理解原文,学会做考证,避免闹笑话。

这次的公开课堂在生动活跃的气氛中圆满结束。通过了这堂课,同学们不仅获得思想政治方面的收获,还熟悉了当代中国最重要的一些时政用语的译法,也讨论一些翻译的基本问题。

  1. 结语

正如瞿钧老师引用的一个著名的翻译理论所言:只有事先将一些固定术语的译法谙熟于心,口译时才会有精力将对方话的其它部分记住。此外,上外法语系的学子更是肩负着特殊的国家使命:作为新时代外语专业的青年学生,应充分发挥外语语言优势,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努力实现跨文化沟通,并以成为热爱祖国,且具有全球视野的卓越国际型人才为奋斗目标。

(来源:法语系)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