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彬:上外日院课程思政开拓者

时间:2018-11-09浏览:1153设置


林老师是长春外国语学校的学生,通过保送进入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2001年,在她毕业之际,正值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新校区建成之时。新校区的筹建和发展需要大量的师资力量支持工作,学校老师们找到她,问她愿不愿意留校任教。儿时对教师的憧憬和想要为母校发展作出贡献的愿望,使她放弃了去北京当播音员的梦想,答应留校的她,成为了松江新校区的第一批开拓者和奠基人。

  1. 一、教学:三尺讲台,作育英才

在担任了4年辅导员之后,林老师前往日本进修,回来后一边攻读研究生、博士,一边继续进行教学。林彬老师始终“以教书为第一工作,上课为第一责任”,将大部分精力投入教学之中。

从任职教师以来,林老师就负责精读课的教学,而她任教的翻译课也在学生中有很高的人气。在我们的寻问下,林老师娓娓道来,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教学追求:“授之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无论精读还是翻译,她在讲解知识时都力求通俗易懂,又能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用于自学和课外拓展。如翻译课的专题式授课便是旨在抛砖引玉;精读课上句型讲解的同时传授句型句式习得的四要素(意义特征、接续、句型自身活用或变化、以及例句),为学生自学备考能力考试打基础等。



林老师还追求“与时俱进,润物无声”,每次上课前都浏览近期大事,尤其是中日相关的内容,在例句或翻译练习中引入,带领学生自然而不抵触地了解时事热点,润物无声地实现“课程思政”理念。

林老师强调,要“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最大动力”。备课也好授课也好,都会力求做到让学生能够找到获得感,精读课比较明显,习得了某些词汇,搞懂了晦涩的文章,提升了长句或文章的理解能力等;翻译课,学生的需求参差不齐,混学分的,让他(她)收获夯实基础的打磨;备考研究生的,让他(她)收获提升译文准确度的关键点;对翻译学感兴趣的,让他(她)获得翻译研究的话题和ひらめき……



在教学上花费的心血,让林老师的教学能力也收到公认的肯定。2017年,林老师获得上海外国语大学优秀教学奖。2018年,林彬老师还成为了我校首届青教赛一等奖获得者以及第三届上海高校青教赛二等奖的获得者。20181024日,在“师道风范 匠心传承”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首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颁奖仪式上,林彬老师接受了表彰并发表获奖感言。这些奖项也是林彬老师优秀教学能力的证明。

  1. 二、育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上过林老师课的人,都感觉她像一个随和的大姐姐——不仅是良师,更是益友。林老师说,之前与学生同吃同住,教学相长,对教师的职业选择更加自信,对三尺讲台也更加热爱。

早在辅导员期间,林老师为了记住学生的名字,提前对照学生的姓名照片一个一个记认,仅在一个星期之内就全部记住了160多个人。她说想通过这种方式,向学生传达“老师在关注你,欢迎你”的关怀,至今也一直努力在最短时间记住每位新接手班级的成员。

在课堂之外,她开设officetime 熟悉接手的班级(包括非导师班级),学生们就各方各面来找她商谈,内容包括:升学规划、留学选择、学习方法、成绩提升,甚至涉及矛盾调解。



作为松江校区开拓者,她还带学生开创了好几项延续至今的第二课堂:和风盛典、饭团大会、会话大赛等等。我们问林老师为何为此付出诸多,她说,固然有完成学校布置的学生工作的成分,最主要的还是利用这些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展现日院学子风采的同时,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验和理解日本文化,增长应用能力。

作为一个日语老师,林老师不仅教授如何“说日语”,更是引导学生用日语讲述中国文化、中国故事。“精读课前的三分钟发表很多学生都倾向介绍喜欢的日剧、日本电影、日本文学,提问环节,我最经常会问的问题就是“面对日本友人,你会用日语介绍怎样的中国文学?你会推荐中国的哪部作品?”用这种方式,林老师激励学生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觉了解,培养其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其今后助力中日文化交流播下希望的种子。

作为上外日本文化经济学院的优秀教师,林老师情系三尺讲台,只为桃李芬芳。相信她会坚持自己的教学追求和育人方法,继续培养一届又一届的栋梁之才!

(来源:日本文化经济学院)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