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练教学改革特色 探索慕课建设发展之路——上外成功召开2019年慕课建设工作总结大会

时间:2020-01-17浏览:1436设置

18日,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慕课建设工作总结大会在虹口校区会议中心第二报告厅召开。学校慕课建设领导小组成员、慕课课程团队负责人、各教学单位负责人和主管教学副职以及拟申报2020年慕课建设项目课程团队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李岩松校长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教务处处长姜智彬主持大会。

教务处处长姜智彬总结2019年学校慕课建设工作

姜智彬代表学校慕课建设领导小组秘书处总结了2019年学校慕课建设工作。2019年学校慕课建设工作飞速发展,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FutureLearn平台等国内外知名慕课平台新增上线开课课程27门,总门数达到33门,同比增长450%,上线课程数量有了质的飞跃。上线课程总选课人次达到35万,许多课程单轮选课人数破万,部分课程单轮选课人数超过4万,课程质量得到学习者充分认可,广受好评。上线课程中,2门课程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称号,1门课程获“上海高校优质在线课程”称号,1门课程入选“2019年度上海高校优质混合式在线课程示范案例”感谢教学单位以及党委宣传部、人事处、财务处、信息技术中心、出版社等职能部门为慕课的建设与运行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有力保障

学校上线慕课(部分)

姜智彬总结到,慕课建设和应用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学校慕课建设呈现出线上线下混合、基础课程创新、教学科研结合、教材课程同步、中国声音传播、课程思政融入、体育教学改革、教学团队培育等九方面特色。

李岩松校长对学校2019年慕课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向所有参与慕课建设单位、教师、同学的辛勤付出予以肯定和感谢。

李岩松校长发表讲话

李岩松指出,近年来,慕课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我国上线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慕课数量已达1.5万门,在校生和社会学习者学习人数2.7亿人次,在校学生获得慕课学分人数达到8000万人次。上外较早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教学发展中的促进作用,也是较早推动开展慕课建设实践的高校。学校慕课建设呈现出线上线下混合等九方面特色,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李岩松对学校下一步慕课建设工作提出了三点希望:第一,慕课建设在数量增加的基础上,要注重质量的提升,打造出高质量、高水平和有影响力的上外慕课。第二,坚持建设与应用相结合,坚持课程建设为教学服务,教学团队在慕课建设过程中要重构教学内容,思考教法改革,开展教学反思,要把成熟慕课应用于校内开展混合式教学,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第三,通过互联网的作用,藉由优质慕课资源,我们在分享慕课发展先进经验与最新成果的同时,要努力为世界慕课发展贡献上外经验、上外标准和上外方案。最后,李岩松鼓励大家继续努力,希望上外慕课建设不仅要在同类院校中领先,还要成为中国高校的最佳实践范例。

《日本近代文学史》课程负责人高洁老师分享慕课建设经验

   《日本近代文学史》课程负责人高洁老师分享了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及教学改革,介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背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课程推广等内容。高洁表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不是为了混合而混合,为了改革而改革,应该具有明确的问题导向,同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也不是胡乱混合、随意混合,应该对线上线下教学任务进行合理设计。

《英美文学入门》课程负责人吴其尧老师分享慕课建设经验

《英美文学入门》课程负责人吴其尧老师介绍了基础课程的慕课创新,指出依托慕课拍摄制作与教学应用,实现了互联网时代基础课程教学的创新,同时优质的慕课需要有前期课程基础,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团队也是优质慕课的必要保障。

《朝汉语言对比》课程负责人赵新建老师分享慕课建设经验

《朝汉语言对比》课程负责人赵新建老师以“发挥科研特色,借助慕课平台,强化学科特色”为题分享了慕课建设经验。赵新建总结到,上外是国内类型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专业的许多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韩语学界的认可,为慕课建设提供坚实而最新的理论指导。

《新公共法语初级》课程负责人李沁老师分享慕课建设经验

《新公共法语初级》课程负责人李沁老师从团队建设、课程内容设计、教材课程制作、上线运营等方面介绍慕课建设经验,强调慕课建设和教材建设的互相促进作用,下一步将根据教材内容建设后续慕课。

《初级汉语入门》课程负责人张艳莉老师分享慕课建设经验

《初级汉语入门》课程负责人张艳莉老师分享了课程概况、课程影响、收获和展望,表示通过慕课这种新的形式,以语言为手段,教育技术为引擎,扩大上外国际影响力,拓展中国语言与文化传播新路径。

《基础日语语法》课程负责人曾婧老师分享慕课建设经验

《基础日语语法》课程负责人曾婧老师分享了线下课程情况、慕课教学创新和慕课思政创新,介绍该慕课的设计立足于本科日语专业的教学要求,融合语言学和区域国别研究成果,引导学生领悟日语语法的奇妙,同时在慕课课程建设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把外语学习的知识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

《棒球》课程责任人王骏老师分享慕课建设经验

《棒球》课程责任人王骏老师发言时指出体育教学部结合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积极投入慕课建设与拍摄,上线了棒球、基础气排球等体育课程,以及塑身瑜伽、健康管理等中英双语课程,选课人数已近万人。

《中东文明与国别史》课程负责人程彤老师分享慕课建设经验

《中东文明与国别史》课程负责人程彤老师介绍了课程背后强大的教师团队,成员之间就课程框架和主题反复沟通和研讨,保障了慕课课程的成功建设。通过慕课建设,形成了一个课程内容、授课教师不断凝聚和不断成长的团队。

学生代表发言

国际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代表王梦钰介绍专业同学拍摄制作的慕课课程,通过慕课建设实践,学生在专业技能、理论实践和团队精神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学校下一步将聚焦一流本科、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对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发挥学校特色课程优势,鼓励教师团队将优质线下课程建成优质慕课,打造出高质量、高水平和有影响力的上外慕课,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深入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改革、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打造线上“金课”和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不断推进一流本科教育的内涵建设。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