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U论教|郭晓梅:两周线上教学的反馈与体会

时间:2020-03-15浏览:1242设置


【编者按】根据教育部和上海市有关会议文件精神,结合疫情防控和教学实际情况,保障“停课不停教,停课停学”,经前期精心准备和严格测试,我校于202032日正式开始线上授课。线上授课期间,我们将邀请教学督导和任课教师就线上授课的经验与心得体会撰写文章,通过SISU论教”栏目报道推出,与广大师生交流分享。

郭晓梅老师在线授课

两周线上教学以来,老师和同学们的教学和学习情况如何,是否顺利?有哪些值得推广的经验,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为此,我对国际教育学院教师和我本人所教的综合英语两个班级学生开展调查,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个人成就感和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其中,52教师中有37位提交问卷,64学生中有49提交问卷。现将调查结果和个人体会汇报给大家。

教师篇

线上教学之前学校组织建课,教务处、研究生院和信息技术中心等部门协调组织培训,国际教育学院陆续发布相关软件平台操作方法和使用教程,在技术层面上提供了许多帮助。本次调查的教师以中年教师为主,平均年龄42.5岁,具有一定的线上教学经验,其中29位表示建课顺利,占比78%我所在的二年级双语组集体互助,分工合作,组长和负责第一单元的老师带头完成Blackboard平台前四周课程建课。接下来就是选择平台上的授课方式,绝大多数老师(31位)都采用了直播方式授课,线上答疑,确保同学们能够与教师保持互动和联系。

BB平台在线课程截图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选择上,由于教材在学校办公室等原因,客观上有一定限制。但学院得到出版社的帮助,解决了大部分教材问题。大多数教师(23位)增加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33位教师通过平台给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和参考资料,布置思考题。四分之三的教师在线上课堂中提问,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的形式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教师虽然采取线上教学、网上见面的教学形式,但教师们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和调整教学方法与安排,减少同学们的焦虑感,不让一名同学掉队。超过一半的教师(22位)能够通过不同方式保持足够的互动,如平台上的口头或笔头讨论,微信或钉钉上的交流。

疫情原因把我们推进了线上教学的快车道,教师们认为与正常课堂教学相比,线上教学的工作时间和精力投入明显增加。但线上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丰富了学习方式,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这种方式增加了学生学习内容。目前,仍然有35%的老师认为平台操作还不够熟练,少数教师仍然需要技术上的支持。但广大教师愿意学习,摸索规律,希望把线上教学作为日常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学生篇

新学期伊始,同学们开启了新的学习模式,虽然身处不同地区,但都能按时进入教学平台。有四分之一的同学认为网络还不够给力,但值得高兴的是绝大多数同学有独立安静的上网学习环境。

大多数同学对网上学习有积极性,67%的同学愿意参加网课,三分之二的同学对线上学习满意。我教的两个二年级双语班(第一外语非英语),同学们学习了第三册第5单元 The Real Truth of Lie,这个话题比较应景。所有同学认为教师翻译、解释、讲解重点段落,进行重要的词语辨析,理清语法点能够有效促进学习。同学们非常看重教师对作业的反馈和评讲,92% (45

)同学都认为教师反馈可以促进学习。同时,教师提供课前预习的阅读和视频材料,以及相关教学PPT,含有词汇、语法、翻译的前测和后测练习题均能够促进学习。

当问到同学们的最大收获时,绝大多数同学(42/49)认为在网上学习有效果,分别为以下几类:

1. 学习方便,提升了效率,方便资料获得和反复学习(10);

2. 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6名);

3. 在与小组同学和课堂互动中有收获(8名);

4. 网上教学使他们掌握了计算机和平台操作的知识技能(5名);

5. 更多的同学提到掌握了第五单元的学习内容,学到了新的知识(14)。


同时44位同学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学习过程中的挑战,

1. 自律,10位同学提到时间管理和主动性的缺乏;

2. 长时间看屏幕,视力受影响(8);

3. 课上发言效率比较低,有等待时间,必须举手发言(5名);

4. 小组协调完成作业效率比较低 (7)

5. 少数同学操作不熟练(3)

6. 作业稍多(3)

7. 网络嘈杂,有时不清晰 (2)

8. 4位同学需要时间调整适应;

9. 3位同学分别提到缺乏纸质书籍,网上学习影响交流,需要教师更多的讲解课文;

10. 1位同学感到身体疲惫,对教学效果有质疑。

疫情期间,笔者结合线上教学实践,将调查结果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有所启发,不断改进在线教学。我们共同的心愿是春暖花开之际,早日重返校园,进入课堂。同时,有效利用线上平台资源为教学和学习服务。


感谢国际教育学院教师和二年级双语同学参加问卷调查,同时,感谢硕士研究生杨晨协助学生的问卷调查。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教学督导、国际教育学院教师郭晓梅)


返回原图
/